第175章 城濮大戰8:晉軍大勝,魯僖公第一時間向晉國表示了祝賀 (第1/2頁)
成得臣眼睛都要冒出火來,他知道這一次是楚軍敗了,而且敗得很慘。這不是鬥勃和鬥宜生的錯,而是自己的指揮不當。
自己太把對手當男人了,總以為兩軍來個刀對刀戟對戟硬碰硬的較量,誰料對方卻完全不按中原作戰那一套。
幸虧中軍尚無損失,尤其是若敖六卒和東宮、西廣兩支王戍隊伍儲存完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成得臣一跺腳,嚴命楚軍有序撤離城濮,向楚國撤退。
城濮之戰,以楚軍大敗、晉軍大勝而告終。當然,功勞首先是要算在晉文公頭上,因為至少名義上是晉文公親自指揮取得了城濮大戰的勝利。
這是晉文公即位以來取得的最為重要的一仗!一戰而使晉國真正問鼎中原,一戰而使被視為蠻夷的楚國佬從此退出中原舞臺,一戰而使晉文公走向了政治生涯的巔峰。
晉軍取得大勝,楚軍大敗,也許這個結果早在魯僖公的預料中,或者魯僖公已經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並有了相應的外交行動。
魯僖公第一時間派人向晉文公表示祝賀。
但當魯國的哨探將整個戰役過程詳細向魯僖公彙報完畢後,魯僖公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因為他發現,晉軍雖然取得了大勝,但這樣的大勝,卻是令自己很不理解。
怎麼可以完全不講道理不講禮儀呢?他突然想起了曾經的楚宋泓水之役,楚國不講戰禮,最後取得了勝利。現在晉國不講戰禮,同樣最後取得了勝利。
這世道怎麼變成這樣了?
魯僖公當然是無法理解的,作為中原最講周禮的諸侯國國君,他需要花很長一段時間去消化這樣的戰爭所帶來的意義。魯僖公更不能理解,城濮之戰,那是載入戰爭史上的一場經典戰役!
之所以說經典,那是因為自城濮之戰後,整個江湖的戰爭模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包括魯僖公這樣的魯國人熟悉的戰爭模式是下戰書,約定決戰的時間、地點,然後是雙方列隊,左中右相對。接下來是雙方各派人或者主將親自出馬,給予對方數落,有時還搞個致師,即派個猛將先去對方陣營耍一下威風。然後擂鼓,衝鋒,混戰一起,直至一方潰敗,勝負決定。
這種戰役模式便是商周以來關於禮制的要求是相當苛刻,甚至連戰爭都規定了相關的程式。奴隸主階級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搞出來的這一套,顯然是有利於統治的。
參與戰役的人,也往往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國人”,一般都是各國計程車。所以,戰爭的目的是讓你服,而不是讓你死。只要你服了,那便算我贏了。
在要讓你服的過程中,戰爭不得出現陰謀詭計,大家都要堂堂正正的,以男子漢的形象展現在戰場上。如果把兩國的戰爭當成是兩個人的戰爭,那便是我們所熟悉的西方的“決鬥”。
但城濮之戰以後,人們開始琢磨戰爭是什麼玩意兒來。
戰爭的目的是第一位的,而過程是服務服從於戰爭目的的。戰爭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贏得戰爭,那隻要能夠有利於贏得戰爭,一切手段都是可以使用的。
在城濮之戰中,晉軍主帥先軫使用了哪些為取勝服務的手段呢?
首先是外交手段,達到聯合秦、齊等國,並讓秦、齊加入到晉軍中來的目的,從而在軍事實力上對楚軍實現反超。
再是心理手段。楚軍主將成得臣易被激怒,於是便不斷來刺激你成得臣,使成得臣這位本是智勇雙全的楚國名將在判斷上出現差錯。
然後是戰術手段,講難聽一點是陰謀詭計。先是退避三舍迷惑楚軍,讓楚軍認為晉軍怯戰而心生驕氣;在戰場上,未擂鼓便直接衝鋒,這叫先發制人;戰馬蒙虎皮,示弱誘敵,戰車後拖樹枝裝潰逃,山丘後排伏兵,中軍分兵合圍楚左軍,部署秦齊軍隊直接抄楚營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