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80章 子服何設計脫身 (第1/2頁)

加入書籤

只是,吳國也不想想,這次黃池會盟,到會的是幾個諸侯國?僅僅是一個魯國而已。

但不管如何,吳王夫差總算如願以償,成了一位春秋霸主。

當然,史料的記載非常令人費解,有的說是吳國先盟,成為當時的新一代春秋霸主。也有的說是晉國先盟,晉國重新奪回了諸侯聯盟盟主。

其實,這些都是次要的。因為接下來,無論是吳國,還是晉國,其實這些都是虛名了。

吳國,再過十年左右,便將亡于越國和楚國的聯合圍剿。而這兩個國家,正是曾經被吳國侵略蹂躪得不成人樣的諸侯。

一句話,吳國,將要為自己曾經對鄰國的暴虐,付出了滅國的代價。

春秋五霸,說什麼吳國也算一霸,至少筆者是不認同的。吳國最多隻能算是在春秋末期雄起了一把,而且,僅僅是軍事上的雄起。

同樣道理,後來滅了吳國的越國,也算不上取得什麼霸業。

真正的霸主,按國家來說,春秋時期,應該只能算四個國家。一是鄭國,勉強算是小霸。二是齊國,主要是指齊桓公時代的齊國。在齊景公時代,也可以算曾經雄起過幾年。三是晉國。四是楚國。

按諸侯來講,那便多了,鄭莊公、齊僖公、楚成王、晉獻公、秦穆公,應算為春秋初期的五小霸主。然後便是晉襄公、晉悼公、楚莊王、齊桓公、楚惠王,這是筆者眼中的春秋五霸,是從國家的綜合實力上講的。

到了春秋末期,從軍事實力上講,可以稱得上霸主的,是晉國、楚國、齊國、吳國、越國。

這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有一點必須要清楚,中學生的歷史課本上,既然說春秋五霸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這五位,那就別被筆者這樣的自說自話的道理給誤了。

就那五位啊,至少歷史考試時是這五位為標準答案的。

黃池之會,趙鞅的強勢令吳王夫差非常吃驚,他知道,自己的吳國根本不可能與晉國爭雄。自己的吳國,在今後不知還有多少年的歷史中,主要的便是防著四面之敵:北面,齊國;南面,越國;西面,楚國。

那東面呢?向東是大海,東面可能有老天的報復,沿海諸侯,哪裡少得了颱風?

吳王夫差你還不快點回家?老家都被越國人佔領了哦。

不,黃池之會,還需要最後一道程式,那就是過一把當盟主的癮。

除了晉國國君晉定公和吳國國君夫差外,參會的其他諸侯,只有一個魯國國君魯哀公,那三個諸侯總得聚一聚吧?

如果寡人帶著魯侯去見見晉侯,那豈不是顯得寡人帶個小弟的感覺?這種感覺應該不錯,至少你晉侯帶不出小弟來。

魯國小兄弟,最近幾年挺不錯的。夫差對魯國真的很滿意。

但這一次,夫差卻碰到了釘子:魯國大夫子服何認為,如果跟著夫差去見晉侯,那會不會讓晉侯認為魯國背叛了晉國呢?

魯國可千萬不能讓晉國有一種被背叛的感覺!外交,真的很微妙哦。

於是,子服何對吳國人說:“天子會合諸侯時,往往會由盟主率領諸侯朝見天子。霸主會同諸侯時,往往會由大國諸侯率領小國諸侯朝見霸主。

那你們吳國人好好想想,剛剛確認了吳國的盟主地位,貴君侯卻要帶著寡君去朝見晉侯,合適嗎?想想真不應該啊,貴君侯以盟主的身份召集寡君參會會盟,最後卻丟失了這個身份。

如果真要那樣幹,那麼我們就只能認晉國為霸主,對晉國的供奉就將比吳國多,而不是議定的一樣多。”

吳國人一聽,頓時嚇出瀑布汗,立即對夫差彙報。

夫差一開始確實被子服何這一套理論給忽悠了,於是就放棄了三國國君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