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25章 魯滅邾國 (第2/4頁)

加入書籤

,並非是地域上的概念,而是政治文化意味更濃的概念,甚至可以說是宗廟上的概念。只要諸侯尚有血脈存在,其血脈子孫去某處建個宗廟,圈個城,就算是復國了。

邾隱公就一副隨你魯國佬擺佈的破樣,任憑被魯軍俘虜,帶至曲阜。

魯哀公洋洋得意,這一次率軍滅了邾國,掠奪了大把邾國財物,尤其是邾國大量宗器寶貝,為魯國取得了大把的國家利益。

自己就露個臉而已,但名義上卻是自己的功勞。

於是,回到曲阜後,魯哀公舉辦了大規模的獻俘典禮。當然,春秋走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諸侯國君向周天子去獻俘了。

獻俘,是在魯國亳社獻的。古時,但凡建立一個國家,必先建造一個用於祭祀的建築,這個建築就叫社。

這個社,其意義於警示子孫後代要吸取國家敗亡的教訓,好好治理國家,避免亡國之災。所以,大周王朝諸侯國設立,就有建國先立社的講究。

由於大周王朝是滅了殷商而建立的王朝,所以,大周王朝各諸侯國所立的社,吸取的是大商王朝滅亡的教訓。

而殷商王朝最早定都於商丘,後來商湯遷都於商丘東南方的亳都(今河南商丘古城東南),一直到商王朝第十位天子仲丁,均建都於亳都。

仲丁時期,亳都遭遇洪災,都城被淹,商王朝被迫將都城西遷至隞都。但從此以後,商王朝開始了漫長的“九世之亂”,直到第十九位天子盤庚時期,又將都城遷回亳都,並施行先祖商湯的仁政,商朝得以中興。

但是,盤庚當了十五年天子後,卻又將國都自亳都遷都於北蒙,北蒙後來改名為殷都,即今河南安陽。本已中興的大商王朝,在經歷了盤庚、武丁兩代天子後,開始走向沒落。

特別是到了帝乙、帝辛時期,商王朝的國內矛盾十分尖銳,各路諸侯紛紛反叛。帝辛雖英勇善戰,但連年征戰使商王朝國力疲極大消耗,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矛盾。

而且,由於國內兵力空虛,帝辛又將其主要兵力用於應付東南方面的諸侯叛亂,使其對西北方面的控制下降,給了當時盤踞於西北的周國以可趁之機。

周國在經歷了周文王、周武王兩代勵精圖治後,國力開始強盛起來,聯合了許多部落公開反叛商王朝。最終,商王帝辛倉促組織奴隸軍抵禦不敵,在牧野一戰中大敗虧輸,帝辛自焚而死,大商王朝滅亡,大周王朝建立。

大周王朝分封宗親、功臣為諸侯,建立諸侯國,定下的規矩就是立國先立社,而這個社名,取自大商王朝的發跡地、昌盛地亳都,故稱亳社。

這一次,魯哀公率魯軍攻佔了邾國,俘虜了邾隱公及邾國一干公卿大夫,至魯國亳社獻俘,給人的感覺就是:注意啦注意啦,看看這個邾國,就這樣滅了,咱魯國可以提高警惕,不能被滅了啊。

邾隱公早就心灰意冷,他的邾國以及他的眾公卿大夫們,如今已經淪為魯國囚徒,一切只能聽天由命,隨魯國佬擺佈了。

史料記載,邾隱公後來被囚禁在負瑕,今山東兗州東北的瑕丘縣。由於國君被囚禁於負瑕,所以當時亡國的許多邾人追隨邾隱公至負瑕,這些人又不敢自稱邾人,對外宣稱來自嶧山,自稱嶧人。

嶧山,正是邾國祭祀的大山,也是邾國所在地。

講到這裡,邾國貌似就這樣成了歷史。但是,有一個邾國人不甘心,他正是茅夷鴻,那位在魯國大兵包圍邾國都城之時慷慨向邾隱公進言抵抗的邾國公族大夫。

本來,茅夷鴻因自己的諫言被否決,憤而回到自己的封地茅邑,踞城而守,向全邾國人民發出誓死抵抗魯軍侵略的聲音。

但魯軍拿下邾國都城後,季孫肥以及魯哀公自以為已然滅了邾國,對這個茅邑根本看不上眼,俘虜了邾隱公後就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