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02章 誅少正卯2:為什麼說孔子誅殺少正卯會引發歷史爭議? (第3/3頁)

加入書籤

認識上的侷限性。

長期以來,孔子被人們所認識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被神化的過程,是被歷朝歷代統治階級從自身統治需要而反覆利用的歷史人物。

人們對歷史人物的認識,受某些因素的影響,往往受制於是一個好人或者是一個壞人這樣的評判,最後往往就是仁德聖賢與大奸大惡這兩個極端。

這應該不是真相。

歷史上的商紂王帝辛,春秋第一霸齊桓公,大秦王朝第一帝秦始皇,三國梟雄曹操,蜀漢賢相諸葛亮等等,當然還有孔子等等,其實他們都有性格,都有優缺點,都有著與常人無異的一面。

從孔子誅殺少正卯這件事上來說,孔子並非印象中那個人,甚至絕對不是子曰時拖聲慢語那種曰法。

他在少年時、中年時、老年時各有不同的性格,因為時代背景放在那裡,孔子的經歷放在那裡。

這個時候的孔子,政治上已經成熟了,作為政治家,何時殺伐果斷,何時該隱忍退讓,何時當慷慨激昂,何時得義憤填膺,自有該有的表現。

對孔子來說,少正卯正是他所不能忍的人,這麼多年來,放任少正卯這樣的人坐大坐強,對國家來講就是養虎遺患,是當時的執政者失政所致!

如今,自己作為大司寇,完全有權力替國家消除這個隱患。

所以,孔子絕不心慈手軟!

放到現在,我們真的為孔子以這樣的理由殺了少正卯會感到不齒,但放到那個年代,是符合魯國的國家利益的。

所以,儘管當時民間尚有一定的非議,但至少以魯定公為首的魯國執政團隊並未因此而責怪孔子。

而且,此時的魯國,正面臨來自齊國的壓力。

無論是魯定公,還是三桓,都必須將應付齊國壓力,作為當前首要大事來抓。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