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有意親楚:齊國霸業已衰,那就暗搓搓加強與楚國的聯絡吧 (第1/2頁)
魯僖公虛驚一場,回到魯國後,重賞聲姜自不必提。想想公孫敖差點害了自己,心頭火起,他下令召來執公子遂、司寇臧文仲,準備問罪公孫敖。
聲姜見魯僖公一副要打人的樣子,知道其中緣由,就對魯僖公道:“夫君,按理臣妾不敢過問國政。但臣妾已經干涉過一次了,就讓臣妾再幹涉一次吧。
孟氏雖然無禮,但他是決計不敢陷害夫君的,此人只是率性而為,行事考慮不到後果而已。如果夫君欲懲處孟氏,臣妾認為有三不妥:
第一,齊侯剛剛表彰其滅項有功,故赦免其私自用兵之罪。如果夫君卻因此而懲處,定惹齊侯不悅,此乃不恭。
第二,孟氏滅項,乃於魯國有利。國君若懲處之,則是以私憤而廢公事,此乃不智。
第三,昔日慶父作亂,夫君尚且寬恕其族,更費心移先君夫人牌位入太廟,本就為穩定國人,如今為一己之憤而懲處孟孫,國人定生惶恐。此乃不信。
於齊侯不恭,於魯國不智,於國人不信,臣妾請夫君三思。臣妾有罪,請夫君責罰。”
魯僖公聽得呆了,這哪裡是一婦人之見?或者說這樣的婦人之見,實乃治國之良才也。
那就非但不懲處公孫敖,反而還要重賞公孫敖!
魯僖公下令,召見公孫敖。不一會,執政上卿大司寇臧文仲、上卿大司徒公子遂、上卿大司馬公孫敖以及卿大夫叔孫得臣、季孫行父俱進宮。
以前,魯僖公但凡有重要人事、重點工程、重大軍事、大國外交等三重一大事項,都是先直接召見執政上卿季友的,統一國君和執政上卿的思想,但此時的季友已經去世了。
對季友的病逝,魯僖公是傷感的。畢竟,季友作為自己的老師,扶立自己成為魯國國君,擔任魯國執政上卿,這些年可謂是兢兢業業,勤勉履職,把魯國治理得國泰民安,上下有序。
只是季友的權勢實在太大了些,這讓魯僖公開始考慮過分季友的權。所以,魯僖公有意無意地讓叔氏、孟氏兩大家族承擔一些重要事務,爭得一些功勞,獲取一些賞賜。
季友是魯國季氏家族的開山鼻祖,在季友的努力下,季氏家族成為魯國三桓勢力中最強大的一支。季友的封邑在費邑,其後人就有以費為氏,別出一個費氏家族。
可惜的是,季友之子季孫無佚因病早亡,魯僖公不勝感嘆,遂以季友之孫季孫行父為季氏家族宗主。季孫行父是魯國非常著名的一位賢臣,我們以後會講。
季友死後,臧氏家族宗主臧文仲被提拔為執政上卿,接下來排名是四位卿大夫,即公子遂,公孫敖,叔孫得臣,季孫行父。
此時魯國仍舊保持了國君之下的卿大夫共同理政的格局。魯僖公為當然的一把手,對整個魯國負總責,但國家祭祀這樣的事,是由魯僖公親自直接分管的。
執政上卿臧文仲,繼續擔任大司寇,對國君負責,總攬朝政,具體負責司法刑獄、全國治安、緝捕盜賊等。
上卿公子遂,擔任大司徒,直接對國君負責,具體分管國家內政外交。
上卿公孫敖,擔任大司馬,對執政上卿和國君負責,具體負責兵馬軍事。
上卿叔孫得臣和季孫行父,暫時輔助執政上卿開展工作。整個魯國的權力,相對均衡地分配到魯國公室、三桓和世族。魯僖公對這樣的權力分配和目前的分工非常滿意,分工不分家,希望大家忠心輔佐寡人,把咱魯國建設成了富強文明強大的國家,不辱大周王朝宗邦諸侯之稱。
此時,公孫敖、公子遂、臧文仲先後到了,那就開會吧。
“如今齊國日漸衰落,齊侯力不從心,寡人看,諸侯聯盟已經名存實亡,根本拿楚國無可奈何,大家談談如何應對這個局勢吧。”魯僖公貌似要從分析局勢著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