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99章 魯作三軍(下):為什麼說作三軍是對魯國公室權力的再次瓜分? (第2/2頁)

加入書籤

孟氏家族得到了一份,加起來是七份。剩下的仍舊屬於魯國公室所有,即魯襄公所有。

要知道,士大夫和國人從屬於誰,他們的土地當然也從屬於誰,基於土地的利益,當然是賦稅和勞役。

也就是說,此時的三桓的實力,整體加起來,佔了整個國家的十二分之七,國君佔十二分之五。從這個意義上講,三桓的整體實力,超過了國君。

但這是三大家族一廂情願之事,要真正實現這樣的改革措施,還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

一是如何讓士大夫和國人甘願成為自己的家臣問題。這個季孫宿早有對策,具體方法就是利誘。

如何利誘法?季孫宿對凡是願意成為季氏家臣的,一律免除賦稅以及其他原本要向國君提供的一切義務。對凡是不願意的,那就收雙倍的賦稅,同時還要承擔原本向國君承擔的一切義務。

這樣的好政策,誰不投靠季氏誰傻!叔氏和孟氏當然也照搬了季氏的這個政策。

二是叔氏和孟氏如何實現一半或四分之一計程車大夫成為自己的家臣問題。這個對季氏家族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季氏的政策讓所有人都願意成為季氏家臣了。但對於叔氏和孟氏,他們必須確定誰成為家臣,對成為家臣的一律免除賦稅,對不是家臣的,將賦稅和相關義務都上繳給兩大家族,然後由兩大家族交給國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以,從操作層面上講,這不難解決。

但這樣一來,三大家族雖然得到了人才和土地,但付出那麼多,貌似沒有任何好處啊?

不,好處在後頭!因為只要有足夠的權力,就會有足夠的利益。

季氏原本就勢力龐大,在自己的封邑里照樣收著賦稅,多承擔的那部分,無非是原本屬於國君的。但這樣一來,國君的勢力受到極大限制,只要三家團結,那三家就可以不斷得到新的土地。如吞併某個附庸國,滅了某個東夷部落,在參與聯軍作戰中分得某塊土地,甚至兼併國內土地等,都可以由三桓說了算!

這便是魯國曆史上的三分公室事件,魯國的史料記錄為魯作三軍。三分公室後,貌似魯國公室的實力還是強悍的,至少還佔了將近一半。但誰都知道,只要你公室還有實力在,那就會不斷得到消弱。

這裡的關鍵因素是三桓必須團結!

正因為如此,一向忠君愛國的仲孫蔑和叔孫豹不得已在季孫宿提出這樣明顯消弱國君權力的軍改方案後,採取了妥協。

由於季氏家族大包大攬,承擔的義務最重,但得到的利益最大,使原本就最為強大的季氏家族更加強大。為了確保今後不受季氏家族打壓,叔孫豹和仲孫蔑與季孫宿搞了一個盟誓,搞一通大家一定要精誠團結,無論如何都不容許互相打壓,否則就不得好死云云。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