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三窮三通:為什麼子貢評價季孫行父是一個三窮三通的賢大夫? (第2/2頁)
晉國主持的會盟、聯合國軍外,還親自赴晉國朝見過晉悼公。
我們必須要說,這個時候的魯襄公,僅僅是一個還正在上幼兒園大班的孩童!魯國都城曲阜在山東,離晉國都城新絳有多遠,數以千里計吧。當時又沒有國家元首的專機專列,就靠著馬車,還要帶著數以百車的財物去一趟晉國,真心不容易。
而且,但凡晉國對魯國稍有禮到之處,魯國必然是及時還禮。如這一次,公元前569年,仲孫蔑建議魯襄公派卿大夫叔孫豹赴晉國朝見,以答謝四年前即魯襄公即位時晉國曾派人來祝賀。
咦,執政上卿不是季孫行父麼?怎麼是仲孫蔑了?我們得解釋一下,季孫行父此時身體非常不好,經常請病假。雖仍舊為魯國執政,但已經將大部分的權力交出去給了仲孫蔑。
而且,由於是真的老了,一生謹慎的季孫行父這段時間表現得有些反常。史料記載了季孫行父的一件小事,公元前569年7月28日,魯襄公的生母、魯國太后定姒突然去世。當時工匠為定姒打造棺材時,相中了季氏家族的幾棵檟樹,當時向季孫行父要,季孫行父居然捨不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當時季孫行父居然對工匠說,這棺材用檟樹製作,是不是太高檔了點?
工匠都哭笑不得了,不就幾棵檟樹麼?人家是誰啊,那是魯國太后啊。你季氏家族家大業大,敢情就一毛不拔?
雖然,最後季孫行父還是同意了工匠砍他家的檟樹制棺,但這事還是被史料記了下來。也許,這是季孫行父被史料記載的唯一一個“非禮”事項。
公元前568年12月20日,季孫行父病逝。
季孫行父自公元前601年正式成為魯國執政上卿以來,一直以賢大夫的形象展現在春秋江湖,是魯國曆史上難得的一位賢才,為魯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季孫行父的第一大貢獻,是倡導了一種崇廉拒奢的社會風氣。前面我們講過,史料記載,季孫行父“家無衣帛之妾,廄無食粟之馬,府無金玉”,意思就是季孫行父作為位高權重的魯國正卿,掌握國政和統兵之權,但是他的妻子兒女卻沒有一個人穿綢緞衣裳。他家裡的馬匹,只喂青草不喂粟米。他的府上,更是沒有鑲金嵌玉的生活用具。
季孫行父如此嚴格要求自己,自律不奢,堅持清貧,這真的太不容易了。在當時,季孫行父被認為是“三窮三通”的踐行者。用孔子的高徒子貢的解釋,這三窮三通,指的就是“其窮事賢,其通舉窮,其富分貧,其貴禮賤。窮而事賢則不侮,通而舉窮則忠於朋友,富而分貧則宗族親之,貴而禮賤則百姓戴之。”
據說,季孫行父臨死前,吩咐喪事從簡,並要求降低一個檔次舉行喪禮,陪葬品只能是他自己用過的器物。當時魯襄公去弔唁,他驚訝地發現,季孫行父由於生前家裡的器具用度非常簡單,任何器具都沒有備用的,所以用於季孫行父陪葬後,家裡幾乎沒了生活必需的器具。
魯襄公當時就感慨萬分,對著群臣道:“廉忠矣!”
是的,季孫行父一生輔佐輔佐過三位國君,但家裡居然沒有傢俬積蓄,最後不以正卿身份而僅僅以大夫身份的禮節入殮下葬。這在年少的魯襄公看來,是絕對的清廉,是對國家絕對的忠誠。
要知道,季氏家族在當時可以說是一個富貴家族,是魯國的第一大家族,家財萬貫絲毫不奇怪,但季孫行父給我們後人一個身居高位卻自甘清貧的形象,令人肅然起敬。
在春秋史上,這樣的人還有好多,如楚國的孫叔敖,齊國的晏嬰,鄭國的子產等等。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