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63章 歎為觀止 (第2/3頁)

加入書籤

國居然反被武庚拉攏利用,參與了叛亂,史稱三監之亂。

周公旦足足花了三年時間平定三監之亂,誅殺武庚滅了殷國,誅殺管叔,流放蔡叔,廢黜霍叔,將邶國、鄘國併入衛國,三國合併為一個衛國。

由於武王的兄弟、康國國君衛康叔在平定三監之亂中有功,另封衛國於他。所以,衛康叔是如今衛國的始封君。

周幽王時期,大周王朝經歷了一場太子爭奪之亂。結果周幽王、太子伯服身死,大周王朝都城鎬京被犬戎攻破。

當時晉、秦、鄭、衛等國出兵保衛王朝,其中衛國國君正是衛武公,他親自率衛軍出兵勤王,幫助大周王朝收復鎬京,並擁立周平王東遷,立下特大功勞。

季札一聽就知道這是什麼詩歌,從這三首詩歌中聯想到當時大周王朝所處的危難境地,讚揚了在這兩次大周王朝內亂中取得偉大功業的衛康叔、衛武公。

根據史料記載,這一次,季札幾乎將詩經三部分《風》、《雅》、《頌》經典詩篇都欣賞了個遍。

說欣賞是好聽的,講難聽一點的,是接受了考驗。

要知道,單單是《風》,就有《王風》、《鄭風》、《齊風》、《豳風》、《秦風》、《唐風》、《魏風》、《陳風》、《檜風》、《曹風》等,再加上《小雅》、《大雅》各詩歌,還有《頌》裡的周頌、商頌和魯頌等,總共有三百多篇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我們曾熟悉的一句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其實在春秋,真正厲害的文人墨客,應該是熟讀過詩經三百首的!

所以,如叔孫豹、趙武等賢良卿大夫,在各種外交場合上,對詩經裡面的相關詩歌,隨手掂來,運用恰到好處,給人以儒雅印象。

《詩經》的內容太豐富了,這是一部巨著,涵蓋了勞動、愛情、戰爭、徭役、壓迫、反抗、風俗、婚姻、祭祖、宴會、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春秋之前大周王朝時代社會生活的濃縮。

要精通詩經,真心不容易。

而魯國難道就一首首都讓季札欣賞了?或者說,季札就真的不厭其煩坐而論道?

史料記錄了很多很多季札對相關詩歌的評價和感悟,這裡我們也不一一細表了。

而且,季札也並非是全部都予以評價,如《檜風》和《曹風》,季札只是皺了皺眉,也許他沒聽出來這是反映哪個國家的詩歌,也許他對這種弱小國家不屑評價。

季札的知識之淵博,當然是毋庸置疑的。

只是讀史的我們納悶的是,難道季札先生就一直坐著由魯國人一首詩歌一首詩歌的吟唱下去,然後逐一作評價,談感悟?

包括詩歌一關過了後,接下來還的樂舞表演。

據說,魯國人搬出了周代的樂舞。

於是季札欣賞到了用以歌頌周文王的音樂,具體就是以奏簫作為配樂的象舞以及以南方的樂曲作為配樂的龠舞后,感嘆道:“這些樂舞,真的很美,只是有所遺憾。”

季札的意思是周文王最終並沒有實現克滅殷商、一統天下的宏願,出師未捷身先死,令人遺憾。

我們不知道魯國人這一次讓吳國公子季札欣賞詩歌和樂舞用了幾天,但史料記載得如此詳細,可以想象的是當季札每次說出詩歌和樂舞所蘊涵的意義,談出自己的感悟,而且每每都是一針見血說到了點上。

詩歌還好,但有些樂舞,可以說是除了天子外,唯魯國才有,本就是魯國引以為傲的寶貝。

但季札區區一個一直以來被視為東夷諸侯的吳國公子,居然瞭然於胸,如數家珍!

魯國人不甘心,他們又將商代和夏代的樂舞搬了出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