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6章 阿拉伯數字 (第2/3頁)

加入書籤

強王權統治的方法,二者一拍即合。

在國家上層意志的支援下,佛教呈氾濫之勢,一發不可收拾。

活了86歲的南朝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

在位期間,精研佛經,大修寺廟。

甚至提出“三教同源”之說,信口開河,言稱老子和孔子都是佛祖的弟子。

為了禮佛,他曾任性地三次捨身“同泰寺”出家。

大臣共花費了4億錢(四十萬貫)才將他贖回。

皇帝尚且如此荒唐,耗費國家錢財不說,對當時佛教的泛濫,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杜牧江南春詩句雲: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說的就是這個時期的南朝佛寺氾濫的景象。

據說,梁武帝還接見過達摩和尚。

但是兩人卻話不投機,雞同鴨講,最後尷尬收場,不歡而散。

而達摩也被蕭衍給整抑鬱了,折蘆葦投至江中,踏葦而行,渡江北去。

“一葦渡江”的典故正是出自於此。

而“一葦渡江”的輕功,也成了少林寺的七十二大絕技之一。

離開南朝後,達摩和尚來到河南嵩山少林寺。

在少室山足足面壁了七年,這才撫平蕭衍給其帶來的“心靈創傷”。

回顧歷史。

佛教盛行給這個時期的中原帶來的後果是災難性的。

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佔用土地,修建佛寺,塑造佛像。

從上至下,天天拜佛唸經,不事勞作生產。

已然成了百無一用的社會蛀蟲。

也難怪周武帝鐵了心也要行滅佛之舉。

“陛下,臣以為,此數字應當讓國子監大力推行,對我朝大有用處……”

樂運很快意識到了阿拉伯數字的優勢,出言說道。

平時不太愛說話的樂運能看到這一點,宇文衍不由對他高看幾分。

“承業所言甚是,老臣也贊同。”

“臣附議!”

王軌,顏之儀也認同阿拉伯數字的作用。

“莫急,任何一樣事物從出現到普及,都需要一個過程。”

“只要能給百姓的生產、生活帶來便捷或好處,那就一定能夠傳播開來……”

宇文衍笑著說道。

“陛下聖明!”

眾人對宇文衍佩服有加,甚至心中升起陛下乃“天選之子”的想法。

第一次上課,小皇帝只教了阿拉伯數字,然後讓大家練習書寫。

論接受能力,李藥師和墨言最強。

其他人差不了多少,大都在同一水平線上。

在古代。

人人以寫一手好字為榮,凡讀書人,書法都不會太差。

若有手稿傳至後世的話,鐵定是瑰寶級別的存在。

就算是阿拉伯數字,在他們手中用毛筆書寫出來,也是結構合理,線條圓潤,甚是好看。

古人云:

用心讀書,用心做學問,用心當官,用心領兵,用心為民……

其中深意全在於“用心”二字。

用心即是沉浸其中,用心感悟,用心行事。

而不是虛浮其面,花裡胡哨,徒有其表。

如後世所謂“醜書”、“射書”、“吼書”、“明星書”、“領導書”……

等等稀奇古怪的書法作品,完全與“用心”二字背道而馳。

到最後也只能落一個譁眾取寵,貽笑大方的汙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