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秋收時節 (第2/3頁)
。
各州按既定方針,外鬆內緊,隨時嚴陣以待。
營州遼西郡。
朝廷下令試種的水稻經過抽穗,揚花,垂穗等過程。
穀粒開始變得飽滿起來。
東北地區試種水稻,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賀若弼到達遼西后。
第一時間加強了潢水河谷的軍事部署。
在通往突厥地盤的那道豁口,修建了簡易的堡壘要塞。
軍府組建完成,府兵數量達到兩萬餘人。
遼西在中原王朝的控制下,社會穩定。
遷徙來的百姓,安家落戶。
帶來的農業文明,開始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百姓們過上了農耕、漁獵、放牧相結合的生活。
與此同時,各種手工業也慢慢開展起來。
燒瓷,造紙,紡織,鍊鐵,建築等行業陸續興起。
依照小皇帝的指示。
賀若弼在遼西設立了官辦學堂,包括蒙學,鄉學,縣學,郡學。
同時,鼓勵中原去的文化人創辦私塾。
在治所龍城,修建了一個坊市。
給庫莫奚、契丹、室韋、靺鞨部落的民眾釋出訊息,歡迎他們來此貿易。
坊市開放後。
已經不少這些部落的族人來到這裡。
用他們手裡牲畜、毛皮、山貨、水產等,交換糧食、陶瓷、絹帛、麻布、鐵器等物品。
經過幾個月的口口相傳,來此貿易的人越來越多。
龍城逐漸熱鬧起來。
中原地區的飲食,服飾,風俗等文化,開始潛移默化地影響這個地區的人們。
穩定的環境,加上更為先進的生活方式。
吸引了周邊一些遊牧、漁獵少數民族的人口來到遼西定居。
凡有此意願者,官府都是舉雙手歡迎。
與當地百姓一視同仁,發放戶籍,分配田地。
要是能帶更多的人口來此定居,官府還有獎勵。
小皇帝經營東北的設想。
終於在遼西龍城,有了一個小小的支點。
之前幽州總管陰壽留了三千人馬,還在遼東與高句麗周旋。
賀若弼派了兩位偏將過去。
把這三千人分為六個五百人的小隊。
時而分散騷擾遼東地區的高句麗百姓,使得他們的生活不得安寧。
不時又攻打一下他們設立了要塞據點。
使得高句麗軍隊頻繁調動,疲於奔命。
再配合小皇帝傳授的“圍點打援”戰術。
六小隊分工合作,緊密配合,把盤踞遼東地區的高句麗勢力攪得雞犬不寧。
同時。
賀若弼還給與高句麗接壤的靺鞨首領派去使者。
商議兩地貿易往來,以及從東西兩面夾擊高句麗事宜。
高句麗是西漢時期,由東北扶余部落一個叫朱蒙的王子建立。
他因與其他王子不和,爭權失利後逃出扶余。
隨後建立了高句麗,到如今,已經存世六百餘年。
也正是因為這層關係。
高句麗一直有佔據整個東北的野心。
僅立國70年。
便開始襲擊遼東半島地區,並向南面的朝鮮半島擴張。
趁著中原經歷魏晉南北朝幾百年的分裂混亂。
高句麗大量接收漢人,學習中原文化、技術,迅速發展壯大。
逐步控制了整個遼東和朝鮮半島北部大面積疆域。
其中,就包含了漢武帝時設立的“漢四郡”地盤。
並在接下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