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宋真宗趙恆 (第1/2頁)
【這個一點情緒感覺都沒有,沒有參照物,越寫越不對勁,得重新構思下一本,儘量加快寫完這一本】
宋真宗諱恆,初名德昌,後易名元休、元侃,立為皇太子乃更名為恆。
乃宋太宗趙光義第三子,母為元德皇后李氏。
太平興國八年,恆年方十六,英姿勃發,氣宇軒昂。太宗視之,愛其聰慧,遂命為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封韓王。
恆拜謝,曰:“兒臣必當勤勉,不負父皇之望。”
太宗笑曰:“吾兒有此志,朕心甚慰。”
恆自此出入朝堂,舉止有度,群臣皆贊其賢。
後恆又改封為襄王、壽王。
每至一地,皆察民情,問疾苦。
百姓見之,皆感其仁德。
所到之處,百姓皆爭睹其風采。
至道元年,太宗病重,思及後事。
乃召群臣商議,欲立太子。
眾臣皆曰壽王恆仁德兼備,可立為太子。太宗然之。
八月,太宗下詔,立恆為皇太子。
恆聞之,涕泣拜謝,曰:“父皇之恩,兒臣萬死難報。兒臣必當以社稷為重,不負父皇之託。”
恆既為太子,愈加勤勉。
每日研讀經史,請教賢臣。李至、夏侯嶠、李沆等皆為其師,恆虛心求教,受益匪淺。
恆常思曰:“吾當以古之賢君為範,愛民如子,勤勉治國。”
及太宗崩,恆即位,是為宋真宗。
真宗初登大寶,心懷壯志。
思及天下百姓之苦,欲行仁政。乃採納宰相呂端之治國建議,起用老將曹彬為樞密使。
曹彬老當益壯,忠勇可嘉。
真宗見之,曰:“老將軍乃國之棟樑,今朕委以重任,望將軍不負朕望。”
曹彬拜曰:“陛下信任,老臣萬死不辭。”
真宗又重用李至、夏侯嶠、李沆等人。
此皆賢能之士,忠心耿耿。
李至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夏侯嶠剛正不阿,直言敢諫;李沆沉穩睿智,深謀遠慮。
真宗與諸臣共商國事,孜孜不倦。
真宗曰:“朕欲使百姓安居樂業,當如何為之?”
李沆曰:“陛下當以民為本,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夏侯嶠曰:“陛下可下詔免除百姓拖欠之賦稅,釋放因欠錢入獄之人,以顯陛下仁德。”
李至曰:“陛下還當重新審問有關拖欠政府錢物之檔案,以防冤假錯案。”真宗然之,遂下詔行之。
詔令既出,百姓歡呼雀躍。有百姓曰:“陛下仁德,吾等之福也。”
又有百姓曰:“吾等當感恩陛下,勤勉勞作,以報陛下之恩。”
真宗聞百姓之言,心中欣慰。
思及百姓之苦,又多次下詔要求免除或減免各地賦稅,用以賑災和其他用途。
各地官員皆奉命而行,百姓得實惠,生活漸有起色。
真宗又思及吏治之重要,乃下詔整頓吏治。
嚴查貪官汙吏,褒獎清正廉潔之士。
一時之間,官場風氣為之一新。
真宗在位,政治清明,百姓安居。
鹹平之治,由此始焉。
鹹平二年,歲在己亥,七月流火,驕陽似火。
遼聖宗耶律隆緒,雄姿英發,目露精光,坐於龍椅之上,顧左右而言曰:“宋室漸弱,吾當率鐵騎南下,取宋土,擴吾疆。”
群臣皆曰:“陛下聖明,宋室可圖。”
遂下詔伐宋。
遼軍鐵騎如雲,旌旗蔽日,浩浩蕩蕩,南下而來。
一時之間,邊境烽火連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