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六百六十四章 天鏡伍 (第2/3頁)

加入書籤

他有心看這套槍法,劍招引而不發,從容取了守勢,口中不忘問道:“這是什麼槍法?”

楊妙真也知此人厲害,並不冒進,反是撤開幾步,道:“梨花槍!”。有道是“一寸長,一寸強”,距離拉開,長槍蓄力更足,威力也是倍增。

李全使兩把單刀,卻是近身纏鬥,長短相宜,配合也是無間。兩人合力,堪堪與霍遠戰個旗鼓相當。

此際韓復身後六人跟著殺上,楊安國身後也有人相迎,林中刀光劍影,各處都有人鏖戰。

蕭平安三人凝神觀戰,大半注意力,倒都在韓復與楊安國身上。這兩人都是未動兵器,一雙肉掌斗的兇狠,一時也是難分高下。

韓復以家傳“無影拳”揚名,拳法自是不俗,一雙手掌如穿花蝴蝶,難覓其蹤。

楊安國以快打快,也是一路疾如奔雷的拳法。只見兩人之間一片模糊,竟是快的看不到手臂。若不是不斷有“乒乓”巨響,只道兩人根本未曾出手。

宋源寶越看越是驚奇,道:“這姓楊的使得什麼功夫,難道是‘八風玄功六步架’?怎如此厲害?”

蕭平安點頭道:“是八風玄功不假。”

宋源寶道:“我在徐州一帶,見人使過這拳法,不過三流功夫。這賣馬鞍子的使出來,怎是截然不同?”

秋白羽道:“我倒是聽我師傅說過,這路拳法乃是東晉葛洪所創。葛洪道家仙師,精於煉氣之術,這路拳法也是內外兼修的高明武學。但流傳開來,內家部分卻是逐漸失落,慢慢變作外門功夫,自是威力大減。瞧他勁道如此剛猛,這姓楊的想是得了真傳。”

蕭平安暗自點頭,武林傳承也是不易,遭逢亂世,或是覓不到合適傳人,一門武學都有可能散佚。

韓謙禮當年所得“六合刀譜”便是如此,一路刀法散作滄州六合、開封六合、京兆六合三家,各自只有部分真傳,一流武功轉眼變作二流。

這“八風玄功六步架”便是如今仍見流傳的“三晃膀大洪拳”,自東晉葛洪創立,距今已九百餘年,堪稱長盛不衰。

相傳葛洪見兩山羊抵鬥,又感悟鞭子牧羊的手段,悟得“鼓腹蕩氣,直勢橫閃”的法門,始創此拳。起初這套拳法名“八風玄功”,走的也是古武的路子,只有拳勢,無有固定套路。到了唐朝,野雞林(今吉林)人劉風拐完善此拳,加了“六步架”之名。

相傳此功練到深處,內功練精化氣,氣化神,神還虛,虛還無,導空自然氣。持之以恆,則可拳如流星臂似鞭,腰走龍蛇眼似電。動如伏虎腿似鑽,勁貫頂梢疾如箭。神通運化妙難言,運用意氣力,內含龍吟虎嘯之形,外有排山倒海之力。

三人看的入神。只見楊安國拳路大開大闔,一動則全身皆動,擰腰晃膀,立身旋滾發變,骨骼之間帶著噼啪響聲,如同揮舞一杆大鞭,氣勢非凡。

蕭平安與自身武功印證,也是不住點頭。

是凡拳法都要求剛柔並濟,這柔又比剛難上百倍。拳路講究“松”“柔”“脫”,出拳出掌之時,若是肩、臂、腕僵硬,定是不能發力。高手過招,擊打之前身子手臂越松越軟,招式才能越快越重。

看楊安國拳法,一攻一守。攻時,身法如鞭。兩臂如鞭,兩腿如鞭,身為一大鞭。肱為鞭杆,股為鞭杆,身為一大鞭杆。手為鞭梢,足為鞭梢,頭為一大鞭梢。運鞭為拳,上下起落之勢,相剋相生。守時兩勢相抵,直勢無橫力而截其橫,橫勢無直力而截其直。

韓復拳路,卻是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招招出人意表,卻又勢勢相連,招裡含招,拳裡有拳。一打三還,如流水不竭。肘捶相連,見勢打勢,旋掌連環,因敵制化。

看到妙處,蕭平安竟忘了人在樹上,忍不住也是伸手比劃。他如今眼光悟性非比尋常,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