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七百九十二章 少林肆 (第2/3頁)

加入書籤

與蕭平安、沈放等人一般無二,竟是朝著少林寺去。

再問之下,這些難民都是去往洛陽。歷來逃難,都是去往大的州府,此番也不例外。許州此來,二百里,蔡州和唐州等地之民,卻是已跋涉五百餘里。行經此處,早已疲憊不堪。更有窮困之家,已耗盡所攜錢糧。

就在此時,卻有人指點,說是少林寺慈悲為懷,定會施捨餐飯。於是大批難民,扶老攜幼,齊往少林寺而去。

眾人聽聞,蕭平安讚歎道:“久聞少林寺仁義之名,果然名不虛傳。”

一旁孫弘毅聞聲而笑,道:“真仁義,假仁義,是主動為之,還是叫人擺了一道,咱們去瞧瞧再說。”

雲錦書和沈放都是暗暗點頭。

德秀也是歸心似箭,催促眾人快走。

前面道路朝著嵩山山腳而去,山路越走越窄。道上行人卻是越來越多,眾人也是越走越慢。

一眾難民皆是衣衫襤褸,都是一家人或是幾家人聚在一起,大包小包,蹣跚而行。中間老人兒童最是悽慘,一個個有氣無力,一刻鐘也走不了百餘丈。人群中更是不時傳來幼兒嚎哭。

花輕語最先看不過去,將身上帶的乾糧盡數分與諸人,其餘人也跟著散糧。誰知立刻便引來後面人湧搶,幾人身上乾糧轉眼散盡,花輕語跟沐雲煙幾個女子,更是銀錢也搭進去不少。

孫弘毅一直面帶冷笑,冷眼旁觀,待眾人被團團圍住,更有甚者,手已經伸到幾個姑娘身上。這幾個女子分明一身武功,此際卻被嚇的驚慌失措。

待越鬧越兇。孫弘毅方才上前一步,一手拎住吵的最兇的一個漢子,正正反反,連打四個耳光,隨手扔在一邊。他一句話也沒說,圍在身旁的一眾災民已是鳥雀般散去。

嵩山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以嵩山為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始稱“中嶽嵩山”。

嵩山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共七十二峰,各佔三十六。太室山在東,少室山在西,相距二十里。武林泰山北斗的少林寺就在少室山腳下,因在密林之中,故得名少林。西峰連天峰為嵩山之巔,最高處逾五百丈(1512米)。

蕭平安、沈放等人自東而來,繞過太室山,本可直達少室山腳下。但此時與災民混在一起,卻是繞了個圈。入山不遠,便到了少溪河邊。

眼見到家,德秀終是忍不住吹起牛來。沐雲煙聽的不耐煩,截口道:“我聽說論名氣,少林寺在嵩山,可是隻能排第二。”

蕭平安頓覺奇怪,道:“此間還有哪個門派?”

花輕語險些笑岔了氣,道:“什麼門派敢開到少林寺家門口?沐姑娘說的是嵩陽書院!”

葉素心好心講解道:“太室山峻極峰下,嵩陽書院。始建於北魏太和八年(484年),比少林寺不多不少,恰恰早了十一年。初名嵩陽寺,也是一座禮佛的寺院。後來改了書院,宋景祜二年(1035年)賜名嵩陽書院。乃是程朱理學的發源地之一,程顥、程頤、司馬光、范仲淹、韓維、李剛、朱熹、呂海等都曾在此講過學。天下馳名,乃是讀書人心目中的聖地。”

進了山中,不多遠便是一條溪水。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這便是少溪河。到了河邊,隊伍忽然阻塞,排成一條長龍。原來少林寺真的在此施粥,卻是遠離山門。

仗著德秀是和尚打扮,一行人沿著溪邊前行。山道之上,盡是飢腸轆轆,雙目無神的百姓,隊伍綿延數里。

行出好遠,方在一處山坳之處,望見盡頭。空曠之地,搭了數個草棚,幾十個僧人穿梭其中,正在放粥。此際隊伍前頭混亂不堪,卻是難民與放粥的僧人正在吵鬧。

發難的乃是一個虯髯大漢,冬天仍然穿著件單衫,髒的已瞧不出顏色,對著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