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次多計待試驗 (第1/2頁)

加入書籤

“當今勞役,凡田不足者以他田代之,役三十日遣歸,其歸家亦有十一月無農事可為。

地少人多,又非佃之戶,民無所事,民生愈艱。

飯食即糧,又有筷碗;穿衣田產,又有針織;運輸往來,必存勞工。

所閒之人如所閒牲畜,牲畜不出其力,空耗草料,人不出其力,空耗國力。

失其業者愈多,國力空耗愈甚。就其業者愈多,國力增長愈甚。

故,農籍之人,可行匠人之事,如下丘村所招工匠。事有其限,人卻有選。

工匠子或不通匠事,農民者亦不曉農耕,凡此種種,當因人而導。是以,定籍者不應定其業。”

太子朱標看到雞毛信,不,漆封的信後,一見內容,立即跑到父皇這裡給父皇看。

裡面說了關鍵的問題,田少的人從田多的人那裡勻田過來湊數服勞役,田多的給這人補糧食。

一年不過三十天的勞役,幹完了回去他還是很快把那點田種完,又無事可做。

而人哪怕只是吃飯,也不僅僅種地就行,還得有飯碗、鹽什麼的,穿衣服同樣如此。

人即便不幹活,如牲口一樣,還是要吃飯。

種地的不允許幹其他的事情,他閒著的時候對國家就不利了。

工匠的孩子未必精通工匠的事情,農民的孩子也可能不能種好地。

所以拿戶籍來限制工種,對於很多人來講都不合理。

“嗯~~”朱元璋看完在沉思,失業率和就業率的問題擺出來講,他問題確實很大。

牲口不幹活豈不是白養了?人不幹活跟牲口一樣,光吃飯了,虧呀!

“找事兒的人收拾了?”朱元璋思忖一番,突然問起另一件事情。

“有個鹽商的子侄,認識上元縣的典吏,在四家賣鹽店鋪有乾股。二弟那裡缺人挖礦,正好送去。父皇看另一個。”

朱標簡單說一下,都沒有專門提典吏是怎麼處理的、人怎麼抓的、抓多少人。

有因有果就足夠,別的事情皆為小事。

罪怎麼算都不輕,不殺他們已經不錯了,屬於法外開恩。

朱元璋又開啟一張紙,上面寫:‘秦淮河與石臼湖不過十五里,江浙等地以大運河運物繞遠過多。

又如寧國府入南京,先以西行,方得進江,又繞向東。

隋修運河,唐宋以延,元亦用之、固之。今大明南北之地物產,更得運河之利。

是以,十五里運河當開。南京陳兵二十萬,當下四川即平,何慮上游衝江敵兵?

下丘村願獻一法,炸巖取石,進度甚速。若調兵十萬,研習火藥之法,輪換修挖,可得熟悉火藥之兵矣!

運河修通,利江南之地何止萬頃?利民何止百萬?動之則終有成時,不動永無成日。’

信的下面還化了個地圖,把胭脂河的位置標出來,就這麼修,一條線從秦淮河連到石臼湖。

並且專門標註了下丘村的位置,下丘村走這條線,比走蕪湖的近很多,一天能跑四趟,使使勁,五趟也不是問題。

朱元璋用指頭在地圖上比量一下,十五里,感覺不長。

不過他知道那個地方,全是岩石,岩石只能火燒潑水。

“炸巖取石之法是什麼?”朱元璋考慮關鍵的技術問題,顯然與燒的不一樣,拿火藥?

火藥能夠幹這樣的事情?怎麼用?沒人用過,不然誰還燒石頭啊!

“說是午後可以找一處地方,他們展示給看。哦!二弟也寫信過來,說欲在增收作物之地建百貨商店之事……”

朱標給父皇講里長與朱樉說好的事情,如何把百姓多出來的糧食拿到手,又能為百姓提供便利。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