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七百八十章 青苗當用應軍餉 (第1/2頁)

加入書籤

<b><\/b>“唉~!”里長跟著嘆息一聲,寬慰道:“陛下,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一年的快速發展可以改變許多事情。”

“咱曉得,明年等著糧食運回來,就不要產糧低地方的田賦,免一年,他們或許就差那一口氣兒。”

朱元璋想著明年要增加糧食收入,心情略好。

轉過頭他又想起個事情:“宜長,青苗法你覺得如何?”

“陛下好策略,青苗法若不取利息,最適合種地的百姓。

不止可以借糧給需要的百姓,還可借魚乾、家中所用器皿。

然後分期還,不強制要求必須借,卻必須監管到位。

否則富戶本就有錢有糧,溝通官府把免息的東西借去再放貸。

那將後患無窮,百姓要罵的,如王半山,東華門北面的半山寺就他居住的。

咱就想不明白,他咋啥都不懂呢?不瞭解下面官員啊!甚至還不明白水利工程。

玄武湖那麼好的地方,居然讓他給填了,最後成啥樣了?內澇、田瘠。

他根本不知民間疾苦,就是靠著不實用的學識來忽悠,假話、大話、空話。假大空是也!”

里長說著說著,開始抨擊王安石,原來他也不瞭解王安石,架不住有人為他講。

朱聞天最煩的就是滿嘴放空炮,玩高屋建瓴的那種。

王安石恰好就是,比如他寫的詩,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狂啊!傲慢啊!意思是他不在乎那些小事情,因為他地位高啊!

歷史上誇他的人都是從學問方面來誇,承認他學問好,但也就是學問好,於民無益,升得越高越害民。

朱聞天則喜歡從基礎開始做,先搞塊試驗的地方,行了再推廣,避免出問題。

“是極是極!”朱元璋支援里長的話,看樣子他也反感王安石。

“宜長,還是咱村子穩。那這個青苗法明年就用?青黃不接的時候,看哪裡的百姓需要,借給他們。

咱都想好了,這不是把軍士派出去嘛!反正都出一次,多做點事情。

咱不需要地方官來負責青苗法,咱就讓軍士管上。

他們直接到村子和縣城裡,瞭解事情最透徹,誰家缺不缺東西,是騙不了人滴!”

朱元璋接著說出他的計劃,別人不可靠,現在的將士們沒問題。

“陛下此策甚妙!”里長一臉崇拜的樣子:“天啊!咱咋就沒想到還能如此?哎呀!這下再不愁百姓餓肚子了。”

“是偶爾想起的,沒什麼大不了,你看啊!咱這樣考慮……”

朱元璋臉笑成一朵花,與周圍的人講起自己的思路。

等士兵過去,讓當地衙門把庫房開啟,那裡有點糧食,不然打仗的時候怎麼辦?

種冬小麥的初夏收穫時,就地把借出去的糧食補進庫裡,正好是新糧。

另一部分是種水稻,需要等到秋後再收,同時百姓也是秋天的時候處在青黃不接的日子裡,一樣的操作方法。

那一部分糧食無須往應天府運,應天府主要拿來養兵和朝廷的官員,加上後宮的人手。

現在應天府不缺糧,啥都夠用,加上應天府,有三個府瘋狂輪作和套種,那些糧食買就行。

下丘村後面可是給出來幾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一部分用來種藥材,一部分種樹固土,一部分提供養殖擴張。

剩下去的全是種糧食作物,不過屬於種子,一比一跟朝廷換,送到其他地方的百姓手中。

這些糧食下丘村捐了,誰要給誰,村子根本不賣,自己又吃不完。

有這部分補充,應天府的人不會捱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