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八百四十一章 利益所在金錢下 (第2/2頁)

加入書籤

缺錢和糧的時候,東西就放在地方國庫。

缺錢那不是寶鈔嘛!運個寶鈔需要多少損耗幾個箱子就夠了。

再加上三聯票、四聯票,得冒著非常大的風險才能從中撈到一點錢,那點錢不夠一個月俸祿的,更不用說退休後的獎勵了,一次獎勵可以是這些年工作的賺的錢的總和。

一個月三貫俸祿,三十年後致仕,就是沒升過官,那也是一次給一千多貫。

幹得好,必然漲俸祿,再升官,按照大明現在的發展,說不定到時候一次能有上萬貫的養廉金。

別人必須給伱這個風險損失金,包括你被抓了一家人全死的風險,絕對不是一萬貫就可以的。

給一百萬貫位高權重倒是行,但其他人呢人家不舉報嗎連行賄帶受賄的一起抓,舉報的人一次就夠用了,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而給一個位高權重的官員最後一千萬文,其實不多,否則他沒有節制地貪下去、受賄下去,絕對不是一千萬,零頭都不是。

大明經濟以後越發展,那麼官員撈得越多,到三十年後,一個正六品的官員撈起來,九位數的存款不是夢,九位數不一定是一億文,也可以是九億文。

還有從五品下、從五品上、正五品下、正五品上……

胡惟庸在剛開始那麼窮的時候,就能拿出來二百兩黃金賄賂李善長……

這種廉政激勵就是杜絕官員第一次伸手,他一次可能僅僅拿到一百貫,考慮被抓住後什麼都沒了,一萬貫消失,他就得好好想清楚。

官員不貪,其他人就沒有機會行賄,慢慢的,這種意識就培養起來了。

“宜長,當時你們如何行賄來著的那麼多的官員幫你們村子說話。”

朱元璋想著反腐的事情是由下丘村提出的,感覺有些諷刺。

里長:“……”

“沒,我沒有,不是我,咱村子如今不行賄。”

里長堅決否認,那時害怕,又要過好日子,又擔心別人害村子。

若當時就有現在的大明發展情況,自己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賣冰糖和香皂。

真要說行賄,受賄最多的是誰是宣城縣和寧國府的官員哼!

“對,是咱記錯了,不準給油炸悶子裡下毒。飲勝!”朱元璋笑著點頭,表示認同。

大家一起端杯,仰頭喝掉杯子裡的啤酒,暢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