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八百八十五章 青黃不接販豆難 (第2/2頁)

加入書籤

手給炸出丸子,成本還非常低。

其實就是豆渣、蘿蔔絲、胡蘿蔔絲、蔥末、薑末、花椒麵、麵粉、鹽,混合在一起,擠出丸子炸。

這個成本跟賣豆腐的價錢是一樣,豆腐的成本是一斤豆子出二斤二兩豆腐,所以可以用豆子換豆腐,一斤豆子換二斤豆腐,那二兩就是人家的勞動付出。

不過還有豆渣在,一斤豆子古樸做法出二斤二兩豆腐,剩豆渣,豆渣不是錢

下丘村磨豆子更細,一斤豆子能做四斤豆腐,剩的豆渣就少了。

那麼當一斤豆腐賣一文錢的時候,豆渣丸子的成本就是一文錢,需要賣一點五文才行。

如果做不到這個成本,那就換個行業吧,否則會被同行衝擊死。

當然,黃豆不可能一文錢一斤,它產量比水稻和小麥低,高於二者。

故此豆腐也不便宜,買一斤豆腐的錢都能買一斤稻米和麥子了。

一斤豆腐能吃飽嗎一斤米煮出來的飯或一斤麥子蒸的饅頭有多少那麼證明豆腐是個奢侈品。

四個親王與里長討論起豆子的應用與價格問題,都熟悉,努力想著用哪一個方式讓本地的百姓直接把豆子消化了,然後再賣成品,即附加加工。

百姓們哪曉得吃個飯,有人在為他們操心種的豆子增值銷售,而且還是四個親王。

百姓只覺得餃子好吃,蒸的香、煮的鮮,不限量,能吃多少吃多少,前提不要吃撐了。

“剩了的給大家裝起來帶走,要帶走的,晚上還有一頓呢!明天早上吃過飯,才繼續走。”

太監們過來喊,一處處的,讓百姓別往死裡撐,太醫都說了,真撐到一定程度,救不活,腦袋裡面出血。

果然,效果有了,百姓一聽,放慢速度,還有一頓呢,繼續剩就帶回家,沒問題,挺好的。

“咱還能快點不我的封地百姓一定在盼著我過去。”

在太原有封地的朱棡又難過了,他看著本地的百姓,就想到自己那裡的百姓,心如刀割一般。

歷史上他可不是,還有他的二哥朱樉,都是混賬玩意兒,只有人家朱棣在北平努力發展地方經濟,搞民生。

他與他二哥是使勁坑自己封地的百姓,民不聊生啊!

現在他不知道歷史上的自己是什麼樣,與下丘村在一起學的,非常急切,快點過去,那麼多百姓等著呢!

朱聞天在旁邊笑眯了眼睛,好有成就感。

今天木有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