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八百四十章 空印不規心何均 (第2/2頁)

加入書籤

,再給到受災之地,減少了來往的運輸費用。

百姓無多餘錢財之時,不可折銀交糧,否則收糧之時就是銀貴而糧賤之刻,百姓需要賣更多的糧才能拿出來錢上交。

而富裕之地則無須考慮,百姓家中有餘錢,直接交錢而留糧,過後再緩緩賣糧,甚至還能多賺。”

里長說起折銀弊端,就是百姓沒現錢,有的話隨便折,不急著賣糧,市面上缺糧,再高價賣。

同時要求程式不能錯,也就是說空印不對的,但不能講出來,那麼多地方官員不如此做,不夠折騰的。

“這個咱也懂,宣城縣就不怕田賦、勞役、要種之物而不種額外交東西折算成銀錢。

他們被伱們教的,家家日子好過,一說換寶鈔,二十一個村子直接換走三十萬貫。

這算起來哪一戶人家不得有個百八十貫的寧國府都急了,管朝廷要寶鈔,寧國府當初就給五十萬貫,一個縣給換去六成。

百姓沒有餘錢,不能以糧折銀,地方空印程式又不對,如何做,才能有正確,又不讓百姓吃虧”

朱元璋跟著說,他又不傻,知道情況,尤其是偏遠地區,百姓不種地的時候幹活,一天賺十文屬於超高價了,哪像南京三十文最普通。

“陛下不是欲藉此殺人哦,是不欲藉此整頓吏治”

里長一不小心說禿嚕嘴了,即說走嘴了。

“咱派識字的兵到地方,整頓吏治必然,卻不需要以這等藉口,咱就是讓人提出來,不,是別人正好自己提出來,然後問問群臣有何法子,在你這先問你。”

朱元璋同樣一不小心說出來不能說的話。

然後兩個人互相看看,一起:“嘿嘿嘿嘿……”

笑罷,里長喝一大口啤酒,潤潤嗓子:“陛下,洪武三年改前面朝代的常平倉為預備倉,多有利弊,為民之利,選地之弊。

預備倉安置於鄉間,蟲蛀鼠咬,各種損耗,難以確定真假,正如之前的常平倉,最後倉中無糧,皆入他人囊中。

管倉之人與地方勢力上下其手,以儲備倉利民之名,行害民之實,春貸秋嘗,自有利息。”

“此事咱知曉,之前透露訊息,他們會補上倉中之糧,然後改,不要利息。

你不說咱也知曉,此乃變相的青苗法,之前是擔心朝中沒錢,現在有錢了,不從百姓手中撈。

過了節就改,然地方總要有個倉庫存糧,以備不時之需,派誰去都怕他們貪墨。唉!”

朱元璋說著露出無奈的神色,什麼倉不重要,如何叫人不貪才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