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幸福生活忠心換 (第2/2頁)

加入書籤

,又有河,運輸方便,毛利百分之三百。

百姓吃什麼肉都可,原來受生產力制約,沒有那麼多的肉,海魚乾就很好吃,尤其是鮁魚,肉多刺少,放點薑片、蔥段,直接蒸就行。

里長說的時候,大家舉望遠鏡看,不想到那邊去,怕被燻趴下。

幹活的人習慣了,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下丘村的人同樣不想過去,轉一圈,一身魚腥味兒。

朱樉看著幹活的百姓臉上那種笑容,問:“給的工錢可多”

“差不多是本地正常收入的三倍,本地百貨商店的貨物比較暢銷。”

里長別看平時不怎麼管百貨商店,其實啥都知道。

“咱曉得,蚊香、蛤蜊油、棉布、紅糖、茶葉、日用鐵器、陶器皿,這些賣得多。”

朱樉一聽百貨商店,立即回憶起這邊的商店哪種貨最好賣,看百姓需求什麼。

夏天百姓買蚊香,冬天抹蛤蜊油,本地的日收入在七文左右,三倍自然是二十文,算是多的了。

換到南京,幹同強度的工作,不給四十文絕對不行。

朱棡放下望遠鏡:“怪不得他們高興,三倍,要不是為了加強統治和地方穩定,給十文已算多的。”

“殿下所言極是。”趙耀附和:“現在本地的百姓擁護陛下,誰能讓他們生活變好,他們自然支援誰,其他人想鬧事,根本組織不起來人手。”

他了解情況,船隻往來兩地,有時這裡的百姓會跟船到大沽口,說這裡的情況,他管北平行省,情報收集便了解了。

百姓賺到錢,又有消費的渠道,家裡的東西逐漸增加,至少能夠有錢買大鐵鍋,放到土灶上燒柴火。

一次就能做十多口人的飯菜,先煮一大鍋米飯,掏出來裝在大盆裡,再燉一鍋菜,下一頓把吃剩的米飯放在燉菜的箅子上面熱。

這便是幸福的源泉,百姓很容易滿足的,沒有大鐵鍋只能燒陶的罐子,通常叫瓦罐,需要煮很多次,因為沒有那麼多的罐子。

“鈴兒姐,咱們現在怎麼走去縣城”徐儀華問鈴兒。

“今天在這邊住,已經建好營寨,明天把正裝換上,儀仗打出來,再去縣城,咱們今天好好休息,不喝酒了。

咱們包鮁魚餡的餃子吃,之前就把面和好了,現在開始打餡,咱們手打,其他人用機器。

當地有韭菜和雞蛋,不放豬肉,挑點嫩的韭菜,不知道他們怎麼割的,有沒有新長出來的。”

鈴兒按照行程說,屬於正式亮相,四個親王要挨累了,不可以再像前面的日子那樣隨便。

自己下丘村的一樣累,要打起精神,別叫人傷到殿下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