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奴隸交換嘗試說 (第2/2頁)

加入書籤

他們家要,他們以前也不會主動去衙門交。

百姓種地呢!同樣不管他們種啥,一般村子的里長要負責。

包括下丘村的朱宜長,他倒不是強制村子的哪一戶必須如何,別人生病了,或者是遇到其他情況了,整個村子的人一起幫忙。

縣裡的人每年會派人到村子看情況,種了多少東西。

現在兩個府的人不看,尤其是不願意種桑樹的人,養蠶麻煩。

最大的麻煩不在於留著成熟的蠶弄蠶寶寶,而是等著蠶寶寶逐漸長大後,需要大量的地方來喂。

放在外面,有天敵,好在現在還沒有矮化的桑樹,否則更難弄了。

大家更願意種棉花和苧麻,這兩樣全能做衣服,只有繡工手藝好的人才願意養蠶,她們能夠賺更多的錢。

關鍵她們除了這個,幹任何其他的工作都沒這個賺錢。

兩個府的百姓逐漸發現情況,怎麼這麼鬆了沒人管

不用別人提醒,他們自己就開始努力尋找其他賺錢的途徑。

種地的百姓也跑到了縣城等地方賣小吃,正常來說不允許的。

下丘村的小吃區,就有大量有地的人家,他們正常種地,自己家的田地少,一部分人就嘗試著賣點吃食。

另外的人則是跑去下丘村的廠子工作,這個屬於常年的在職職工了,已經不種地了。

雖說有時候工廠給假,讓他們能夠回家去種地和收割,但他們不願意回去啊!

回去了沒工錢,這是計件的,沒有什麼保底工資和全勤,你願意來就來,不願意不強求。

工作的時候有工作服,加上其他的餐飲、洗澡等。

朱富貴把兩個府的事情說給圖亞頡聽,告訴他大明以後都要變成那兩個府的樣子。

圖亞頡聽傻了,他覺得很不可思議。

“那樣做不是亂了嗎你說陛下專門讓其他地方的人跑到應天府去幹活,給他們蓋了房子,租金很少。

每年又派人給他們送回去,再接回來,他們算是農戶,還是匠戶

大家都去做那個事情,誰來種地缺了某樣東西,到時候可不行啊!”

圖亞頡能夠想到這方面的事情,已經很不容易了。

“用錢來調整,絲綢少了,就提高絲綢的價錢,會有人願意養蠶。

糧食少了……這個是不可能的,只要有地的人,就會種,他們首先要保證自己的家吃的糧食。

一個是市場自由調整,一個是透過資料的收集,進行行政調整。”

朱富貴舉例子說,說完發現圖亞頡一臉茫然之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