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61章 禍根初埋 (第3/3頁)

加入書籤

的赤眉綠林起義,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等等,都是如此,隋朝又豈能例外?

隋文帝時期是歷史上最繁榮安定的時期之一,朝廷所積累的布匹和糧食到了武則天時代才用完,而征討高句麗的糧食都是來自四大糧倉,並非強徵百姓的糧食。

至於徵發民夫服勞役也是租庸調中的百姓義務,也就是庸,每年每個民夫要為朝廷服勞役二十天,當然是自帶乾糧。

怎麼可能隋朝繁榮穩定了三十年,而新帝登基才六年,百姓就活不下去了起來造反?無非是楊廣在遼東打了敗仗,讓居心叵測者看到了機會。

一方面是歷史的慣性,分裂了三百年,形成了強大的分裂慣性,各地分裂勢力強大,天下人的認知也是分裂大於統一,隋朝短暫的統一無法阻擋這種強大的分裂慣性。

其實秦朝也是一樣,真正滅秦可不是陳勝吳廣,而是六國的舊貴族,項羽不就是楚國的代表嗎?

秦朝和隋朝的短暫,都是巨大的分裂慣性導致。

另一方面是隋朝的根基不穩,楊堅的帝王是非法篡位得來,他可以篡位,難道別人就沒有這個想法嗎?比如李淵和其他關隴貴族。

歷史上說李淵是動用了晉陽宮的宮女而被迫起兵,這種理由荒唐得不能再荒唐,說得李淵就像單純無辜的小白兔一樣。

另外,還有北齊和南方的不穩定,以及關隴貴族對楊廣遷都的不滿,這些因素都註定了隋朝是個不穩定的王朝,很容易發生動亂,一旦外因出現,內因就會加劇震盪,內因加上外因,就促成了天下大亂。

最終還是關隴貴族奪取了隋楊的天下,關隴貴族王朝換了一個董事長。

高祝負手走了幾步,把所有的過程都重新在腦海裡覆盤一遍,確實沒有什麼漏洞,唯一的不妥便是他們和陳野談過話,他們的口音會暴露身份。

高祝有些擔心道:「話是這麼說,但我們和陳野交談過,他知道了我們的口音,我認為還是立刻撤離長安,以防萬一。」

王薄笑道:「楊廣不會往我們身上扯,他一定會千方百計暗示,這就是太子乾的,這種機會他不會放過,這也是卑職設計的初衷,讓人以為是太子給晉王穿小鞋。

尤其陳貴人一旦認定是太子殺了她的兄長,她必然會在背後進太子的讒言,時間久了,太子地位不穩,內鬥就會爆發,甚至會發生奪位內戰,這就是我們恢復北齊的機會。」

高祝欣然道:「王薄先生的妙計啊!內鬥的種子已經種下,大家收拾行李,今晚離開長安。」

高祝對從弟高長風道:「你就留在長安,負責蒐集各種情報,一旦長安有重要訊息,要及時通知我們!」

(本章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