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5章 趙裕歸鄉記(六) (第1/3頁)

加入書籤

其實方默這一招,與其說是瞄準的自家太平道治下的百姓,倒不如說是一記陽謀。

雖然現在是大冬天,暫時無法種地,但是很多百姓還是願意相信太平道,不惜千里迢迢的前往太平道治下。

畢竟之前前往揚州,實在是路途遙遠。

可如今太平道佔據八州之地,與剩餘的州郡都有接壤。

如今距離又不足幾百裡。

自然足夠吸引人。

其他諸侯又能怎麼辦呢?

實際上,就算是之前實力最強的董卓治下的長安,此時此刻也僅僅只剩下了不到百萬人。

而董卓手中的軍隊,更是萎縮到了不足10萬人。

實際上,此時的大漢朝廷,已經和董卓徹底和解。

雙方都已經開始合作了。

沒辦法,方默要廢除帝制。

而清君側,又是一開始方默打出來的口號。

而且以董卓的情況,也不允許他退縮。

畢竟眼看著太平道穩紮穩打,就是一副不消滅你不罷休的架勢。

不論是漢庭,還是董卓,都不可能再內鬥了。

所以兩者結合,也就成了必然。

隨著遷徙懸賞令出現,一批百姓終於出現在了兗州。

其中的一百人,就被分配到了趙家村的原址上。

出乎預料的是,其中竟然還有著趙家村的村民。

原來這些就是當初被袁術強行擄走的趙家村村民。

只不過因為後來袁紹投降,袁術殘部逃亡幽州。

這些人趁亂成了野人。

後來太平道宣佈遷徙懸賞令之後。

這些人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回到了趙家村。

這些人大多都是三、四十歲的漢子。

不過論輩分,全村沒有一個比趙裕高的。

所以趙裕成為村長,倒算是眾望所歸。

如今的趙家村,“趙姓”的確是大姓。

但卻只有18人。

剩餘的82人,基本上什麼姓都有。

不過因為村子裡人口最多的姓還是“趙”,所以最後仍舊是趙家村。

不過這一次的趙姓裡,真正屬於趙家村“老”人的,算趙裕在內,也就七戶。

剩餘的,都是其他趙姓。

不過趙家村,也算是名副其實了。

如今,也算是衣錦還鄉了。

趙裕不敢大意,先請村民將已經荒蕪的荒地中的雜物除去。

然後讓人拿出塑膠大棚開始修建起了塑膠大棚。

等到塑膠大棚修建完成之後,請香火使施展法術。

香火使催動符篆。

塑膠大棚的內部就瞬間擴大了一百倍。

然後趙裕讓人拿出二代耕地機,往裡面新增柴油之後,就可以坐等二代耕地機將土地耕好了。

當然,剩下的村民也不是閒著。

他們正在修建房屋。

根據的是太平道治下的標準的磚瓦房。

磚瓦都是現場製作的。

只需要一張烈火符,一張狂風符,就可以將做好的紅磚投入使用。

不得不說,超凡之力,的確可以大幅度的縮減工期。

但太平道內部卻有著嚴格的規定。

在鄉村建立的時候,嚴禁全程使用超凡之力。

也就是說,最多香火使也就是製作出來紅磚、青瓦。

但不會參與房屋的建築。

原因嘛……

方默當時沒有解釋。

但是後來太平道內部得出了一個答案。

因為如果全程使用超凡之力建造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