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9章 三賢認主(四) (第2/2頁)

加入書籤

在這裡。

這五個大功,不是說你在崗位上蹉跎五年就行的。

你必須完成當年的任務目標。

只有完成了相應的任務目標,才能夠計入一個大功。

而完成了五個大功,才能夠提升。

如此一來,直接將一群摸魚擺爛的官員全都按死在了原地。

摸魚擺爛之人,是永遠無法得到升職的。

如果只是如此,那麼只要活得夠久,其實也可以慢慢熬。

但妙就妙在,這大功的獲得途徑很多。

比如戰時的大功就獎勵十分頻繁。

有著一系列的相應獎懲制度。

就拿此地的縣政府來說。

想要做事,就需要團結常委。

而縣常委之中,共有單數的常委。

這些常委掌控著全縣的方方面面。

每一個常委只負責單一的專案。

如同以前那樣的百里侯的情況,是不存在了。

縣委書記雖然是縣城最大的官員,但是也要受到縣長制約。

每一次縣裡進行超過百人規模的工作的時候,就必須要開會。

開會的目的不是沆瀣一氣。

而是要進行爭取。

縣委書記和縣長是天然的競爭對手。

縣委書記主要負責的是監督官員。

而縣長卻是當地治理縣城。

縣長想要更進一步,就需要爭取縣常委的支援。

而縣常委的支援,又意味著縣長和縣委書記在當地的權力份額。

又因為只有單數數量的縣常委,所以一旦進行投票,就勢必會發生誰高誰低的情況。

所有提案,必須超過三分之二的支援才能生成。

如此一來,少數服從多數,事情也就確定了最終的結果。

當然,縣委書記有著一票否決權。

可一票否決權不是隨便亂用的。

每個縣委書記五年的任期之內,每年最多使用三張。

而一旦使用了第三張一票否決權,那麼這名縣委書記就會被調離當地。

而一旦兩位縣委書記或者縣長調離當地,那麼高一級的市級領導,就會派遣調查組下來審查。

一旦發現問題,立刻就會嚴重懲處。

甚至具有重大問題的,還會直接判處死刑。

這一整套的流程下來,對於三人來說,簡直堪稱折磨。

漢隨秦制。

雖然經過四百年的發展,如今的東漢朝廷已經有一套能夠執行的管理架構了。

但是顯然,這種管理架構,是不如太平道的。

然而問題就在於,三人中,荀彧是士族出身。

什麼是士族?士大夫階層。

又稱門第、衣冠、世族、勢族、世家、巨室、門閥等。

門閥,是門第和閥閱的合稱,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

可以說長久以來,只有士族之人才能夠當官。

然而東漢時候的朝廷是什麼情況?我舉薦你為太守,你舉薦我為刺史。

舉孝廉。

是整個大漢四百年時間裡,選拔官員的重要依據。

雖然在真正的有識之士眼中,這樣的情況顯然是有問題的。

可還是那句話,沒有背叛自身階級的存在。

所以雖然很多人都看出了這樣做有問題,但他們卻並不會進行改變。

因為他們都是既得利益者。

自然不會放棄自身的利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