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楊素 (第2/3頁)
同時也是天文學家,發明家。
他就造出了一種“千里船”,能日行百里。
這是一種裝有槳輪的船,稱為“車船”。
以人力踩踏車輪的方式,推動船體前進。
這種“車船”經過不斷改良,一直沿用至宋代。
“捻縫”,船舵,鐵錨,風帆等技術,當下都已經出現。
但宇文衍所寫的。
是經歷一千多年發展,一直沿用至後世的技術。
與當下相比起來,肯定要先進許多。
其中。
有一項技術是當前絕對沒有的,直到唐朝中期才出現。
那是華夏先民,在造船史上做出的重大貢獻——“水密隔艙”。
“水密隔艙”法。
把單個的船底艙,分隔成幾個到數十個不等的密閉艙。
哪怕船體少數幾個密閉艙破損,也不影響船隻航行。
這大大增加了船體的使用壽命。
同時,降低沉船風險,增加了遠洋航行的安全性。
有了“水密隔艙”,船體就可以造得更大。
除此之外。
宇文衍還提出了很多明清時期戰船的設計理念。
林林總總,寫滿了十幾個冊子。
如果只是為了平陳,就算不用宇文衍寫的這些。
以歷史上楊素主持建造出來的“五牙戰艦”,便能搞定南陳水師。
他是想利用此次造船契機。
培養出一批具有先進技術、理念的工匠出來。
為以後打造“大海船”做準備。
五牙戰艦。
艦高五層,長55米,高33米,可容納800餘名軍士。
在當下來看,絕對的龐然大物了。
船體四周,豎有六根長15米的拍杆。
頂端系巨石,底端設轆轤。
敵船靠近時便放下拍杆,砸沉敵船,一擊之後還能迅速收起再次攻擊。
絕對的水戰大殺器!
楊素怎麼也沒想到。
進一趟宮,竟然撈到一個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心花怒放地抱著那些冊子,以及小皇帝賞賜的寶刀回府準備去了。
“陛下,按照您寫的那些方法,真的能造出可以跑馬的大船來?”
楊素離開後,墨言不禁出聲問道。
小皇帝寫的那些冊子,他照著抄錄了好幾份。
故而,對上面的內容甚是好奇。
“當然,那樣的大船,就算航行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也無懼風浪……”
暫時。
宇文衍也不奢求造什麼鐵甲船。
但嘗試打造鄭和下西洋時的那種寶船,他還是有些把握的。
以當下的造船工藝。
建造鄭和寶船,並不存在技術上的鴻溝。
無非就是船體設計,排水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別。
有了“水密隔艙”法。
憑當下的造船技術,完全可以把船體造得更大。
“陛下,大海當真那麼廣闊,一眼望不到邊?”
沒有見過海的人。
總是會在腦海中想象,大海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那是當然,真正的海洋,就算把整個大周和南陳丟下去,也填不滿它……”
宇文衍給墨言做了個形象的類比。
“那麼大?”
墨言聽罷,不由地張大了嘴巴。
滿臉不可思議,眼裡迸出幾許嚮往之色。
在陸路交通不便的當下。
天然的水道,就成了重要的交通路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