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49章 一幫蠢貨 (第2/3頁)

加入書籤

不受學院重視的還有特效行業。

好萊塢大製作商業片的特效很出色,往往是拍攝製作中燒錢最狠的環節之一。

當然,並不是說好萊塢特效真的就無敵了。

在馬修看來,好萊塢電影特效出色,也離不開世界同行的襯托。

綠幕前拍攝,對於馬修來說,幾乎是每部電影中都會頻繁出現的戲份,也不存在多少難度。

拍攝之餘,貝拉-安德森給他傳來了一個好訊息。

這位皮包工作室的行政總裁,在戛納電影節的商業交易會頻繁出手,儘管沒有買任何一部影片,卻打亂了哈維-韋恩斯坦多個交易計劃。

另外,在一部影片上面,還讓哈維-韋恩斯坦大吐血。

一部叫做《藝術家》的黑白默片,哈維-韋恩斯坦本來1000萬美元左右就能搞定歐洲以外的版權,結果在貝拉-安德森的競爭下,韋恩斯坦影業花費了2500萬美元才拿到手。

唯一能讓哈維-韋恩斯坦感覺安慰的是,這2500萬美元拿到的是影片的全球版權。

馬修還是有點吃驚,花費2500萬美元的高價,買下一部黑白默片的版權,哈維-韋恩斯坦這是在豪賭啊。

他當然知道哈維-韋恩斯坦豪賭的是奧斯卡。

問題是,這樣一部黑白默片即便拿到奧斯卡重量級獎項,又能有多少人看?

反正貼錢給他,他也不會去看。

就像他對黃金年代的電影始終沒有興趣一樣,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了。

或許哈維-韋恩斯坦的電影世界他不懂,就像他始終不曾真的讀懂奧斯卡一樣。

因為他不曾踏足過奧斯卡這場權利與金錢的遊戲。

這場遊戲不比白宮的競選乾淨。

比如就他所知,當年《撞車》在奧斯卡上撞翻《斷背山》,放出的無疑是金錢大招,《撞車》僱傭的公關公司,給電影學院上至評委下至看門的保安,製作並且發出了總計高達十六萬份的精裝光碟和紀念品,僅僅光碟製作費與郵寄費用就高達數百萬美元。

效果也是明顯的,奧斯卡給了李安最佳導演,卻把最佳影片發給了《撞車》。

今年拿到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的《拆彈部隊》幹得更絕,梅根-埃裡森這個超級有錢的富二代,不計成本的衝獎,不但派發光碟和紀念品,還親自上場操作,讓一位製片人給諸多的評委發郵件,直接呼籲他們給《拆彈部隊》投票。

這事幾乎公開化,電影學院也不能視而不見,如果不是學院警告了《拆彈部隊》劇組,讓梅根-埃裡森有所收斂,估計今年的奧斯卡就要臭了。

說實在的,如果大衛-埃裡森放棄走商業化路線,也像梅根-埃裡森那樣赤膊上陣以金錢發動攻擊,奧斯卡或許會面對更為糟糕的情況。

學院是規定了評委只能接受與影片相關的紀念品,但這裡面可做文章的地方大了。

最早影碟機出現的時候,某些人就送上電影碟片的同時,還贈送一臺價值不菲的影碟機,美其名曰借給人看片子。

這東西那時普及率不高,完全說得過去,但借出去之後,什麼時候收回來,鬼才知道。

至於印著電影標記的精美瓷器,學院允許的普通香檳變成名貴香檳……這些都不要太多。

規定的下面總是隱藏著交易,就像是歐洲三大電影節,如果搞定當屆的評委團主席,拿個獎不是問題。

馬修雖然不太瞭解政治,卻知道政治選舉充滿了檯面下的妥協與交易。

政治如此,電影行業也不是例外。

哈維-韋恩斯坦拿到了《藝術家》,花費的代價在馬修眼裡極其昂貴。

可惜馬修很清醒,他對奧斯卡沒什麼影響力,否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