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7章 制酸和印刷 (第2/2頁)

加入書籤

在密閉的空間內燃燒硫磺,收集燃燒後的氣體與水混合就得到了亞硫酸溶液,亞硫酸與空氣發生反應就會變成稀硫酸,由於硫酸的沸點高達337度,所以透過蒸餾就可以得到濃硫酸。加熱稀硫酸時,只要發生煙霧後就可以關火,這時候製備出來的就是70%濃度的硫酸。

再將硫酸添按比例加進鍋爐內,與水混合後就形成了酸性溶液,用酸性溶液來煮竹子,最多三個小時,就能將鮮竹子分解為竹質纖維!這就是酸的威力!

若是工人兩班倒的話,一組一千斤的鍋爐,一天就能煮出來六千斤到八千斤的竹質纖維!五十組鍋爐完全供得上錘漿車間的使用!科技就是生產力在此刻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用了三天時間,朱子明已經完全教會了這些終身苦力怎麼製備硫酸。三十人組成的制酸隊,硫酸日產量輕鬆供得上煮漿車間使用,且還有不少剩餘。就是從橫山和崇安鎮繳獲的硫磺不多,只夠制酸車間用幾個月的,這個問題以後還得想辦法解決。

離開新成立幾天的制酸車間,朱子明來到了橫山研究所,晉升為所長的孟世昌已經帶領著研究所的成員們成功的研發出了水力軋鋼機,朱子明看著圖紙上精密的傳動裝置,由水車帶動,力從轉軸傳送到齒輪,再從齒輪傳送到軋機,就像在描述著這個時代工匠們的智慧。

朱子明收好軋鋼機的圖紙,繼續給研究所下達任務,首先要研製鋼模印刷機,這個比較複雜,複雜的不是印刷機,而是鋼模和水墨!因為鋼模刻字是個問題,水墨和鋼模融合不勻更是問題!

沒辦法,朱子明只能親自下場研發油墨,油墨是由油和墨調和而成的,油墨可以良好的吸附在鋼模上,由油墨印刷的書本,不僅字跡清晰且可長久儲存不會模糊。

鋼模刻字則很好辦,先由木工在等比例的木質模印上刻字,之後打磨光滑用失蠟法打造模具,再用鋼水澆築成型,經過打磨後就是一枚合格的鋼印了!

雖然活字印刷術很早就被髮明瞭,可是一直沒有成為主流的印刷技術,目前的主流印刷還是使用的雕版印刷術。之所以活字印刷不被廣泛使用,主要原因是活字印刷的弊端太多。

但是排版就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從幾萬個模版在找到需要的字型和字號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次就是木質的字模非常容易損壞,而製作字模又非常耗費人力。所以就造成了活字印刷術的衰落。

而這些問題對朱子明來說再簡單不過了,有了拼音的加入,每個字都會按照首字母進行排列。找到對應的字模簡直易如反掌!其次字模每個字號的字只需要雕刻一次就行了,透過磨具可以大批次的製作鋼模!

油墨的出現更是徹底解決了印刷墨水的難題。在有水利印刷機的加持下,印刷書本將再也不是難題!書本也從此不再是富人的專屬!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