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5章 火炮 (第1/2頁)

加入書籤

還有一種是失蠟鑄造法。

失蠟鑄造法是先用泥模填充炮芯,乾透後抽出,再用蜂蠟一層層的塗抹在泥模上,形成大炮的模型。

再在外面再次塗上泥模,形成外範,等兩層泥模都乾透了,加熱烘烤後,中間的蠟模融化流失,至此整個鑄件模型就變成了空殼,從內澆灌鐵液便形成了大炮!然而失蠟法只能在冬天使用,春夏秋的氣溫太高,不等泥膜乾透,中間的蠟就融化了。

還有鐵模鑄造法,這是最先進的鑄炮工藝,不僅能一模多用,且成本低、工時少,簡直是“用一功之費而收數百功之利”,不僅減少了表面清理的工作,也減少了內堂鏇銑的工作量。

鐵模鑄造的炮,不含水分,少生氣孔,用後收藏、維修都極其方便。如果戰事緊迫,還能很快的投產以應急需。

不過鐵模也不是神計,被吹的神乎其神的鐵模鑄炮法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先進,在戰國時代,中國就有了鐵模鑄造農具的先例,而且缺點很多。

鐵模的散熱太快,生鐵液冷凝過快,鐵液中的滲碳來不及析出,因此生鐵中的滲碳就會以碳化鐵的形式存在。也即是白口鐵,白口鐵比灰口鐵的硬度更高,但是脆性更大,難以削磨,使得火炮的效能質量下降。使用時,炮身容易炸裂,且炸膛的風險很高。

這個問題,只能透過加厚炮壁來解決,其結果就是鐵模鑄造的火炮又粗又重!難以移動!

再有就是更為先進的空心鑄炮技術!

空心鑄炮法,就是圍繞著內芯進行鑄造,在中間以流水進行加速冷卻的方法,這種鑄造火炮的方法,使火炮炮管是先從內部開始冷卻的,這樣會使外層金屬冷卻的時候向內收縮,使得金屬晶體結構更加均勻。使炮管更為堅固!

空心鑄炮法可以說除了鑄造過程麻煩,炮芯內部的炮壁不光滑外,沒有什麼缺點。這個方法可以說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的鑄炮技術了!

可是朱子明確不打算使用以上任何一種方法鑄炮。因為這些方法不管是鑄造時間,還是鑄造質量都不能滿足他的要求!要知道,炮的氣密性越好,射程和威力就越大!炮的準頭就越好!

無論是哪種鑄造方法,都無法鑄造出精確的內圓!炮彈為了容易裝填,只能做的比炮管小很多,炮彈翻滾而出,不然會卡住造成炸膛!因為炮彈比炮管小,所以漏氣很厲害,想增大威力就得多裝火藥,炮管就得更粗更結實!

水多加面,面多加水,就又回到了最初的難題,大炮變得更粗更重!

因此,朱子明需要為槍管和炮管想出一個更完美的製造方法!

這個方法就是——水力鏜床!

先用水力鑽頭在實心鋼柱上鑽孔,因為鑽桿不能太長,不然很容易鑽歪。可是鑽完孔後,在使用鏜床進行修整,炮管和槍管水平旋轉,鑽頭裝在鑽桿的側面,慢慢前移就可以鏜出非常精確的內圓!

且是一體成型的高強度鋼材,炮身和槍身的強度和硬度將會達到最高!任何的鑄造法在鏜床面前都不值一提!

找到了解決方法就可以根據需求設計火炮了!

火炮的設計難度遠遠低於火槍!但是火炮的製造難度卻遠遠高於火槍!現在找到了解決造炮的方法,設計幾款前裝滑膛炮還不是易如反掌!

先是便捷野戰炮,炮長1.52米,口徑93毫米,發射5斤的實心炮彈和爆破彈。炮身由兩組一高一低的三角木架組成,前側的高木架可以調節高低來調節炮身的仰角。

再是大型野戰炮,炮長1.8米,口徑117毫米,發射11斤重的實心炮彈、爆破彈、霰彈、鏈彈等。整個炮身架在炮架上,炮架依靠兩個1.5m的大輪子移動!在炮身後側加裝拖車,移動時可由人拉或馬拉,開炮時拖車就是支架,可以抵在地上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