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章 白衣講道 (第2/3頁)

加入書籤

給下練氣,不出意外需要三到五年時間打熬身體。將各種異常難受反人類的呼吸方式,如呵、呼、吹、噓、唏……等一六之氣,元氣流行,無處不到,刻在骨子裡,睡覺都不能忘。

三年之後基本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感知到“氣”在體內的能量流動。

此“氣”非是透過呼吸進入體內的氣,而是由外部的氣進入體內與身體之間結合所誕生,從而遊走在人體各處大穴的一種特殊能量,同樣稱之為“氣”。

以上的過程就是俗稱的氣感。

能略微感受到“氣”還遠遠不夠,這只是讓你身體素質各方面略有提高,遠不能達到與兇獸猛禽對抗的地步。

對氣的感知是一個快慢不定的過程,有人很快,有人很慢……更多的人一生都沒能突破。

即使再快也非一兩年之功,根據各朝文獻來看,最快者……兩年四個月度過氣感這個階段。

當然,我們現在所說的氣感和古時候的說法又不一樣。

我們現在常說的氣感只是從略微感受到“氣”,到能夠穩定而清晰地感受到“氣”的流動,並且能夠操控體內的“氣”流動快慢與“分氣截流”等手段。

至於後面的“五氣先覺”之境……

首先氣是混沌,在我們體內最初形成的能量是暴虐的,運用不好對人體損傷很大。數萬年前的練氣士普遍命短就是這個原因。

……

楊慎心潮澎湃,無數前赴後繼的勇者,硬生生開闢出“練氣”這樣一條道路,讓人類立足於世界之巔,這就是文明的魅力。

袁白衣莞爾一笑,透過九龍閣……眼裡閃過奇異的神光,沒有人能發現。

……

透過不斷地摸索,人們發現“氣”又分為“五氣”。

“夫一含五氣,軟氣為水,水數一也;溫氣為火,火數二也;柔氣為木,木數三也;剛氣為金,金數四也;風氣為土,土數五也。五氣未形,三才未分,二儀未立,謂之混沌,亦謂混元,亦謂元塊如卵。”

將自身體內的混雜的氣剝離成五氣,淬鍊掉多餘雜氣,感悟五氣的屬性,是氣感的第二階段。

上古時將該兩階段統稱為氣感。

現今練氣越發成熟,所以劃分更精確些。

能熟練地剝離氣的雜質,感悟到五氣的妙用,猶如臂使便為先覺,此為“五氣先覺”境大成!

五氣混一,一既分元,列為五氣,氣出有象,故曰氣象。

在練氣一路上已經有了一定氣象,世上絕大部分的人止步於此。

因為感悟五氣不僅靠悟性、耐性,也是資源的競爭……

袁白衣的聲音顯得有些鐵血殺伐,彷彿一下子回到了金戈鐵馬的戰場上。

再之後的境界就十分玄妙了。

“五氣先覺後,三元結胎始!”袁白衣喃喃自語……

《結胎之密》與《仙經》中對結胎看法有很大分歧。

《氣經》是最早的有結胎記載的經典,其《飛昇篇》第一卷就講的結胎。

道祖認為結胎是一個自然而然過程,只需要不斷錘鍊身體,堅持呼吸法的鍛鍊。身體在慢慢強大的過程中自然就結出元胎,不需要做其他什麼。

《結胎之密》是誰所著已經無法考證,該經典認為結胎是由神元、精元、氣元修煉圓滿後三元合一,一舉結成元胎!

《仙經》為諸代時期溟塵仙子所著,是當時轟動天下的著作。溟塵認為結胎是人的性靈覺醒的過程,神魂分化,一縷元神納入胎中與自身性、命相連,此為元嬰。

……

後人認為道祖天生神聖,自然無需凡人手段就能直破天闕。所以他的經驗對凡人來說不能作為參考……真自然而然估計老死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