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5章 太子監考 (第2/3頁)

加入書籤

一點也不含糊的點了點頭。

雖然太子剛才說了糊名的辦法不錯,可還不能夠完全杜絕作弊的問題。

畢竟代寫和改名只是其中兩種作弊手段,他們不知道的作弊手段又有多少呢。

李承乾點點頭:“邢國公所說確實有道理,不如所有批閱官員三天不能回家,在所有禁衛軍的監視下批閱如何?由父皇心腹親自監督,比如邢國公?或者蔡國公?”

“這......”房玄齡和杜如晦一聽太子殿下點名,兩人臉色都不好看了。

三天不回家?

太子殿下你是認真的?

李承乾沒有理會兩人吃癟的臉色,轉身對所有大臣說道:“其實批閱的時候可以設定在專門的地方,專門的時間,有專門官員批閱。每一份考卷由三名官員批閱,設定優、良、差三個等級。”

“凡是優、良者可進入第二批的批閱,再更換一批官員,同樣一份考卷三人批閱設定優、良、差。”

“如此類推,到第三批的時候,所有的考卷只剩下了優多者勝。每一位考卷經過九位官員批覆,最終中第的考卷由弘文館收藏,官員抄錄一份展示於禮部府衙之外,讓所有參加科考的學子能夠看看中第學子的考卷,以示公平。”

嘶!

聽見這一番複雜的操作,所有大臣都是一陣頭疼。

一份考卷九個人批閱,這工作量......

王珪嘴角微勾,捧著笏板站了出來:“太子殿下,真如此做了,恐怕批閱的時間要大大的加長了。”

其餘的官員紛紛點頭。

原本科舉考完,基本上三天或者五天就會放榜。

要是按照李承乾的做法,恐怕時間上增加不止一星半點,而是幾何倍的增加。

李承乾自然明白王珪的意思,默默點點頭:“確實比較麻煩,所以我認為七天放榜最佳,把長安所有空閒的官員全部找來批閱考卷,七天時間足矣。”

“什麼?”王珪嚇了一跳。

長安所有空閒官員?

其他事都不做了?

李承乾沒有理會王珪的話,而是轉身對李世民拱手道:“父皇,兒如此提議是有根據的。”

眾大臣一聽,都皺起了眉。

根據?

什麼根據?

科考也不過才二十年,難道前隋有過什麼記載?

在這個朝堂上最起碼不低於十個人都是在前隋當過官的,他們怎麼不知道?

“科舉那是大唐頭等大事,不亞於突厥之事。選舉賢才為朝廷所用,事關未來。兒提議清閒官員臨時調配科舉所用,那是因為人多力量大,這樣世家也不可能買通所有的官員。”

“一卷九批,倒時一旦打亂考卷,有心之人想要買通官員,那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區區幾天時間,政務不處理朝廷不會垮,可選舉人才之事耽擱,未來朝廷堪憂。”

嘶!

又是這番言論。

一個太子動不動就說有謀反之人打進長安。

動不動就說朝廷會垮,這真的合適嗎?

李世民聽的嘴角也是抽抽的,但不知道為什麼這話從李承乾嘴裡說出來,他很開心。

身為帝王必須要為以後考慮。

沒有永久的王朝,只有千年的世家這話確實佐證了世家的強大。

世家不滿意這個王朝揮手就能覆滅。

所以讓寒門學子,賢才之士入朝為官是李世民,也是之前的隋煬帝楊廣唯一能夠選擇的道路。

“科舉之事事關國之底蘊,太子所奏乃是實情,臣附議太子之言。”魏徵這個時候站出來第一個贊同。

“臣附議。”

“臣附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