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8章 魏徵懵逼 (第2/3頁)

加入書籤

詢問過宮裡的一些內侍,現在長安城小工一日大概是兩文錢,那好我們就按照兩文錢給流民發放錢。”

“發錢?”魏徵腦袋更加的暈乎了,氣的臉色漲紅:“太子殿下,如此朝廷負擔不是更重了?給糧又給錢?”

本來災荒之年糧食就緊缺,還要給流民錢,這不是愚蠢的辦法嗎?

這麼簡單,歷代那些古人怎麼會想不到。

李承乾頓住了筆頭,看向魏徵皺眉道:“老師,你怎麼不把做工算上?”

“做工?”

“沒錯。”李承乾在紙上寫了整個賑災的步驟道:“開倉放糧,招聘小工,完成未來的一些計劃專案,如:修繕城牆,修繕道路,開闊農地等等。”

“就好比我們實行的徭役制度,其實對於一些家庭而言是不平等的。服徭役時,孤記得糧食都是要自帶的吧?”

“沒錯,唐建國以來,就是實行了租庸調製,每丁每年需服徭役20日,如不服役則按日計算交三尺布代替徭役。”魏徵直接說出了服徭役的規矩。

李承乾微微頷首:“真不知道這是哪個昏君制定的徭役制度,先不說服徭役可以用布代替,最底層的百姓恐怕逃脫不了,可是當地的一些世家官府可敢得罪?”

“不敢得罪他們是不是就不需要服徭役?”

“而且服徭役為何自帶糧食?給朝廷做工難道就不是做工了?孤都可以想象,要是當地世家和官府勾結,恐怕這些服徭役的人都去給世家建造 豪宅了。”

這一點,其實李承乾早就想到過來。

唐初或許這種現象不會出現,但中期和後期的時候,皇帝的政權得到了極大地限制,下面那些人幾乎割地稱王,根本不聽朝廷調令。

說句難聽的,皇帝就是一個擺設。

“這......”魏徵聽見這些話非常的震驚,可也無從反駁。

他是知道世家這些人到底是有多貪得無厭,利用官府徭役給自家建豪宅恐怕不是不可能。

最主要的是吃虧的還是老百姓,天高皇帝遠又有多少人會把這種事情上報朝廷?想要上報的人,恐怕被世家知道,也會滅口。

老百姓依舊是老百姓。

“殿下,您的意思是?”魏徵忽然想到一種可能,不敢置信的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看魏徵明白了,微笑著點頭:“大唐徭役制度孤打算廢除,未來全由招工制度,每日多少糧多少錢來代替,這能極大的給百姓富裕,同時也能夠在災荒之年,讓百姓安穩度日。”

“天災來臨,百姓是最無辜的,朝廷不單單要開倉放糧,最主要是給百姓手中有餘糧,過日子才不會慌。”

“可是......這需要很大的開支,可能比朝廷之前的政策更耗費國庫一些。”魏徵苦惱的說道。

其實每一項制度都是有漏洞的,魏徵作為朝廷大官豈會不知。

只是有些制度只能慢慢完善,不可能一步到位。

服徭役而言,難道皇帝不想讓百姓過的好一些?可問題國庫窮啊,給不起錢啊。

李承乾自然明白現在的大唐很窮,對魏徵眨了眨眼:“老師,您說大唐稅收都是按照人口交稅,而交稅的大多數都是誰?”

“老百姓啊。”魏徵下意識脫口而出。

大唐沿用了隋朝的均田制,規定丁男(21歲)和18歲以上的中男各授田100畝,其中20畝為永業田,80畝為口分田。同時頒佈《租庸調法》,規定受田丁男應繳納的田租、調賦和應服的徭役。租庸調製以均田制為基礎,按照人口徵收穀物、布匹等實物,保證了農民有充足的農耕時間,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李承乾好歹也是穿越文小作者,對於唐朝的稅制大致還是明白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