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5章 盛唐的一去不返 (第2/3頁)

加入書籤

界人口也僅有兩億左右。

就全球人口損失比例來看,比後世的第一、二次世界大戰加起來還要嚴重。

這場空前浩劫讓大唐國力和民心損失嚴重,從此一蹶不振,落下神壇,歷史由此發生大轉折。

華夏文明留下了一道廣為人知的傷疤。

而且這場動亂造成的影響還遠遠沒有結束。

公元762年,唐廷為追徵江淮地區八年賒欠租調,派豪吏為縣令,蒐括民間粟帛,農民紛起反抗。

一時之間起義的饑民竟多達二十萬。

但次年便被李光弼部所敗,浙東之亂快速平息。

而與此同時。

因為安史之亂抽調了鎮守西北邊疆和防備吐蕃的安西、北庭、隴右三軍,西域諸郡連同整個西北兵力長期空虛。

而從唐朝初期就與大唐經歷多次戰爭的吐蕃再不受壓制。

於是公元763年,趁著大唐剛剛經歷安史之亂,連口氣都來不及喘,便舉大軍從青藏高原向大唐進攻。

一路攻佔陝西十餘座城池。

蘭州、河州、洮州、臨州、岷州、疊州、宕州、渭州、秦州、成州等地相繼淪陷,隴右之地盡數歸了吐蕃。

甚至攻佔了大唐國都長安,大唐皇帝李豫出逃。

吐蕃劫掠府庫市裡,縱兵焚閭舍,蕭然一空。

危急時刻,大唐再次想起了老將郭子儀。

時年六十六歲的老將郭子儀奔走呼告,號召同僚共赴國難。

郭子儀用疑兵之計,派出數百騎兵到長安城外策馬遊蕩,激起滾滾煙塵。

城外吐蕃守將誤以為唐軍陣容龐大,嚇得向西撤退。

次日,郭子儀率軍擊鼓入城,城中吐蕃餘部也慌忙棄城而去,長安收復。

吐蕃軍佔據長安僅二十日。

吐蕃被擊退之後,並沒有停止對唐朝的侵擾。

此後數十年間,吐蕃與唐朝在邊境地區反覆展開拉鋸戰,雙方互有勝負。

吐蕃軍隊不時東進,劫掠關中地區,給唐朝的邊境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

並且在吐蕃進犯的同時,平定安史之亂的僕固懷恩叛唐,率領朔方軍,聯合回紇大軍也欲意進攻長安。

郭子儀到達汾州後,數萬朔方軍得知老帥前來,痛哭流涕,紛紛歸降。

朔方軍臨陣重歸大唐,讓回紇軍不敢再戰。

大唐又一次被郭子儀從亡國的邊緣拉了回來。

時間再回到李豫剛剛登基的762年。

李豫在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等人幫助下,才得以幽靜張皇后,登基為帝。

而李輔國因擁立之功日益驕橫,甚至說出,陛下只管在宮中享福即可,外事自有他來處理。

這就是重用太監的通病。

而李豫自然不能容他,於是假意捧殺他。

但李豫暗中又籠絡另一個大太監程元振,得到大多數禁軍將領支援後,突然下詔解除了李輔國的兵權,遷居宮外,並指使人將他刺殺。

次年,吐蕃入侵長安,李豫以程元振隱瞞軍情,將其削奪官職,遣回原籍。

公元765年,大太監魚朝恩權傾朝野,李豫與宰相元載合謀,剷除了魚朝恩。

雖然李豫有種種措施想要挽回大唐的頹勢。

但大唐的根基已經深受動搖。

在唐朝前後接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安史之亂髮生的時間只在中期。

可他從根本上讓國家徹底走向了惡化與衰落。

藩鎮之禍未除、民心大失、邊疆諸國再不畏懼大唐。

此後一百五十年,往昔的盛唐再不復現。

盛唐過去了,但盛唐為中國歷史開創的輝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