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8章 高爐鍊鐵 (第2/2頁)

加入書籤

用耐火材料建造一個隔絕空氣的煉焦爐,並在爐內建造內牆,分隔出燃燒室和炭化室,使煉焦煤不直接參與燃燒。

裝爐後開始加熱乾餾。

在乾餾過程中,煤在不同溫度階段發生變化。在約100 - 350c時,煤中的水分和吸附氣體被脫除。

350 - 600c時,煤中的焦油、輕油等揮發分逐漸析出。

(後世可以透過技術手段,將這些氣態輕油收集起來,透過後續分餾、催化重整等手段,從這些輕油中提取出汽油。)

當溫度升高到600 - 1000c,煤中的碳發生聚合、縮合等反應,逐漸形成焦炭,同時產生大量的煤氣。

整個過程中,透過爐壁傳導熱量或其他加熱方式維持溫度,並且持續一定時間(通常10 - 20小時左右,不同爐型和工藝有所不同),保證焦炭質量。

煉焦完成後,將熾熱的焦炭從煉焦爐中推出,透過噴水的方式使其快速冷卻,這種方法簡單,但可能會使焦炭產生一些裂紋,對強度有一定影響。

後世是利用惰性氣體(如氮氣)與熾熱焦炭進行熱交換,回收焦炭的熱量,同時使焦炭冷卻。

此法可提高焦炭質量,減少環境汙染,並且回收的熱量可以用於發電等用途。

有了焦煤後,鍊鐵就容易多了。

首先製作一個用耐高溫材料砌成的高爐。

耐高溫材料對於古人來說製作其實沒有多麼困難。

因為部分陶瓷的耐火能力就非常高。

古人可利用當地已有的黏土、高嶺土、石英砂等礦物資源,對這些原料進行篩選,去除明顯的雜質提高原料質量。

透過試驗不同比例的黏土、石英砂,找到能提高耐火效能的配方。

最後製作成需要的耐火磚形狀即可。

有了耐火磚就可砌築鍊鐵所需的高爐。

高爐的底座要有足夠的厚度,保證熱量不會從地面流失。

隨後就是以圓形往上一圈一圈砌築。

最下部位要預留出鐵水流出的口。

再往上要預留出浮渣流出的口,以及鼓風口。

最後就是高爐頂端的注料口。

高爐要有足夠的高度,讓爐料在下降過程中有更充足的時間與上升的高溫煤氣充分接觸。

從爐頂裝入的鐵礦石、焦炭和熔劑等爐料,在自上而下的運動中,被煤氣逐漸加熱。

在高爐上部低溫區,爐料可以吸收煤氣的熱量進行預熱,隨著爐料繼續下降,在中部和下部高溫區,能更好地完成鐵礦石的還原反應。

爐體越高,燃料熱量就能更充分地被利用,同時爐體下部的熱量也能被更好地保留。

因為鐵的熔點非常高,同時鐵礦還摻雜著很多二氧化矽雜質。

熔鍊過程中,便要在原料中加入石灰石降低鐵的熔點,同時石灰石與二氧化矽發生反應形成爐渣。

因為鐵水的密度遠大於爐渣,鐵水會沉降在最底部,爐渣會漂浮在鐵水之上。

當爐渣足夠多時就會從出渣口流出。

這時再開啟底部的出鐵口,炙熱發亮的鐵水就能流出。

不過這時的鐵水仍然含有很多的雜質,含碳量也很高。

需要再經過氧化脫碳與除雜,便能製造出比生鐵硬度、強度都要高的鋼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