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章 現代化農業 (第2/2頁)

加入書籤

“啟奏陛下,按這天幕所示,貌似溫度才是作物能在冬天存活的關鍵。

微臣可帶人造一封閉的溫房,用柴炭和空心的火牆來提高房內溫度。

還可借用牛羊糞便漚肥時會發熱來加溫。

至於如何採光。

微臣不知曉後世那剔透明淨所謂玻璃之物是如何製成的,但臣知曉一些蘑菇和韭可在陰暗中生長,可學著後世一層層疊架種植,先行試一試。”

嬴政:“准奏,若成,你便為我大秦立下一大功。”

……

宋朝本就有類似後世溫室大棚的技術,可在冬天種植出蔬果,甚至連各種供皇室觀賞的花卉都能種出來。

所以宋徽宗更想知道的,是後世如何以較低的成本給大棚升溫的。

“我大宋倒是可以冬天種出蔬果,但日夜不停的柴炭耗費頗多,產出和花銷根本不能比,難以推行天下。

不知後世所說的太陽能發電制暖是個什麼制暖法?冬日的太陽並不曬人啊?如何使產出大過耗費的?”

天幕畫面又轉向了養殖和畜牧。

科技感十足的養雞工廠裡,一排排堆疊綿延的雞舍規模龐大。

每一隻雞單獨一個雞舍,工廠裡定時定量的飼料餵食機、恆溫空調、雞糞傳送帶等一系列自動化裝置齊全。

產下的雞蛋落入傳送鏈集中送往雞蛋分揀中心,經過消毒、篩選、分箱包裝後,直接可出貨送入市場。

肉雞養殖也是如此。

從孵化到長成出欄,全程只需要六十天。

產肉效率極高。

鴨子、肉豬、肉牛、奶牛也都是類似規模化在室內養殖。

明朝朱元璋:

“難怪後世吃肉如此豐富,平民日常也都可輕易吃得起。

後世人個個看著壯實白嫩,還是吃得好生活得好的原因。

可真是羨煞了咱大明的百姓啊。”

馬皇后和朱元璋身邊的朱標也說道:

“父皇,要想如此大規模地養殖牲畜,肯定還是基於後世糧食產量跟得上才行,如何提高咱大明的糧食產量才是根本。”

隨後天幕轉到後世的海洋漁業。

龐大的捕撈船拖曳著比自身還要大的拖網,透過聲吶尋找魚群,一次成功的捕撈動輒就是幾十噸的大量魚獲。

尤其是捕撈磷蝦,巨型遠洋捕撈船甚至可以達到恐怖的十萬噸排水量。

一次捕撈就是數百噸,堪稱海上移動糧倉。

永樂大帝,朱棣捋著鬍子思索道:

“老爺子頒佈的禁海令已經實施幾十年了。

早期禁海是為了防範逃亡海上的方國珍、張士誠餘部潛入大明侵擾。

後來是為了掌控海洋貿易只為國所控,以朝貢方式與諸國貿易,減少地方大族和世家藉助海上貿易發展自身力量。

再有,我大明物產豐富,絲綢、茶葉、瓷器、糧食、鐵器等等實際物產流出去,往往只能換來他國的白銀和珠寶,銀子多了花不出去那就是虛的,還會抬高我大明的物價。

諸上原因才不得不禁海。

可是海上的魚獲、香料物產又確實豐富,太祖的‘片板不得下海’也多少有些嚴苛過頭了。

為了確保禁海效果,防止沿海漁民藉著捕魚為由私自流出大明的實物,不得已將漁民賴以為生的出海捕魚都給禁了。

但這也是國策,輕易改不得,只好委屈沿海百姓只能去種地了。

國家有國家的難處,難以兩全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