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6章 三省六部與科舉制 (第2/3頁)

加入書籤

,並先後臣服隋朝。

在征服突厥的過程中,隋朝也南下滅亡了南陳統一了天下。

但是頻繁的戰事,也讓隋文帝不得不借助關隴世家的力量參與作戰。

為隋朝勝利做出貢獻的世家們,也得以藉此向朝廷索取更多的權力和利益,世家在強大的基礎上變得更為強大。

出於維護統治和維持國家穩定,隋文帝也必須對世家採取壓制策略。

於是隋文帝和皇后獨孤伽羅,一同主導了廢除北周的官僚舊制,在三省制的基礎上建立了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尚書省下轄的六個具體職能部門。

分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

戶部管理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宜,國家的鑄錢、漕運、庫藏、俸餉等都歸戶部管。

禮部主管典禮、科舉、學校等事務。

兵部掌管全國的軍事事務,負責軍隊的日常後勤補給、軍隊大後方的軍械維修等工作,不過手中並沒有直接的兵權,但在軍事管理和國防建設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刑部掌管全國刑法政令及案件稽核的部門,集調查、審判、執行於一體,負責法律的制定、執行和司法審判,維護國家的法律秩序。

工部負責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務,所需的資金和勞役人口需要由戶部稽核與調遣。

尚書省雖然掌握了大量實權,但卻不具備制定政令和干預政令的職權。

所有政令透過中書省草擬,門下省負責稽核,尚書省只有聽令執行的職責。

三省之間相互制衡,六部又分化了其餘官員的權力。

皇帝最重要的職責只剩下三個。

最終決定國家的重大決策、掌控軍權、監督臣子。

對重要官員進行任免便可防止權臣干政,加強了中央集權。

更系統化了國家行政的運轉,極大增加了行政效率和規範性。

之後隋朝又頒佈了科舉制。

在天下各州開科,以考核學子在經義、政事、時務等方面的認知能力。

儒家經義遴選出奉公守法、忠國忠民的學子。

政事考核,遴選出對國家政治制度有足夠了解的人才。

時務問略,考核學子對社會事務的理解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此篩選出來品學兼優的官員,才能真正為國所用。

科舉制讓出身寒門的子弟有機會進入統治集團,為封建統治階級提供了廣泛的人才來源,擴大了統治階級的社會基礎。

回望以往朝代的官員任用,多以官員舉薦賢良和世襲為主,即便有類似的考試選拔也未能成為主流被延續下來。

門第出身也就成為了以往朝代為官的基本條件。

而科舉制的施行,打破了世家大族對仕途的壟斷,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時代迎來根本性的改變。

科舉改變命運,激勵著天下人讀書明理、追求功名,在社會上形成了尊重知識、重視教育的良好風氣,提高了整個社會的文化水平。

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兩大制度的出現,深遠影響了華夏文明的進步。

前者奠定了後續一千多年的政治結構。

後者創造了後續一千多年的官員選拔體系。

一直到後世中國更為細化分類的考試取才,依然延續了科舉制的核心。

兩大制度的施行,讓隋朝吏治清明,百姓安定。

許多重要的政策,也因為德才兼備官員基礎得以全面推行。

同時隋朝繼續延續北周的均田制,使廣大農民都能獲得一定數量的土地,極大地調動了百姓們的生產積極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