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8章 諸葛丞相 (第2/2頁)

加入書籤

【曹丕伐吳歷時三年多,雙方耗費大量錢糧兵力,這給了蜀漢一段喘息的時間。

此前蜀漢經過夷陵之戰大敗導致統治力下降,益州南中地區出現大規模叛亂。

公元225年,經過兩年多時間休整,諸葛亮率大軍南下平定叛亂。

南中地區叛亂勢力錯綜複雜,各民族眾多,又有地方豪強大族抗拒蜀漢統治。

但諸葛亮妥善用兵,巧妙處理各勢力之間的利益關係。

採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戰略方針,能不對叛亂民族動刀兵就絕不輕動,極為剋制。

對於裹挾百姓的地方豪強,也只殺叛首,而善待百姓。

以仁義之師,仁義之行獲得了民心。

最後用較小的代價平定了叛亂。

並重新劃分南中地區諸郡,任用平定叛亂的蜀漢大臣擔任各郡太守。

幫助南中地區的百姓發展農業生產,傳授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生產經驗,幫助他們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諸葛亮對各民族百姓的仁義和恩惠,使得哪怕時間已經過去一千多年以後的今天,仍有西南地區的百姓親切地稱呼諸葛亮為諸葛阿公,並在族中代代流傳,始終履行著曾經與諸葛丞相的約定,保衛國家南疆不為外敵入侵。

諸葛亮的諸多仁政,不僅改善了當地百姓的生活,也為蜀漢政權提供了更多的糧食和物資。

穩固了蜀漢統治,也讓蜀漢貧弱的國力得到提升。

並且諸葛亮推動蜀漢和東吳再次結盟,放下恩怨互不再戰,共同抗曹。

公元226年,身體並不健康的曹丕去世,傳位給兒子曹睿,魏國群臣為其上諡號為文,是為魏文帝。

曹丕的早逝對未來的曹魏命運帶來了巨大影響,但此時的曹睿政治能力尚可,影響尚未爆發。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措準備,從公元228開始,諸葛亮便開啟了蜀漢北伐曹魏的戰事。

對於諸葛亮明知蜀漢根底薄弱,卻仍堅持多次北伐更為強大的曹魏,其原因在歷史上眾說紛紜。

但可以大致概括為以下幾點。

其一,蜀漢眾多忠義臣子和武將,包括諸葛亮本人之所以能建立蜀漢,維持蜀漢,都基於以興復漢室為共同目標,偏安一隅明顯有背於這個目標,時日一久恐人心將散。

其二,從地緣戰略考量,益州四周多山,易守難攻,但也容易被困死。

人口稀少,耕地資源不足,論發展絕對無法與佔據中原地區的曹魏相比。

中原地廣人多,資源豐富,實力強大,蜀漢長期消極防守,曹魏遲早會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滅蜀。

因此,諸葛亮選擇主動北伐,以攻代守,相比蜀漢,曹魏的戰線明顯更長,以此消耗曹魏國力,打亂其發展計劃,並爭取那麼一線可能收復中原,為興復漢室帶來更大希望。

其三,蜀漢內部也存在著各種矛盾和問題,如益州本土勢力與外來勢力之間的矛盾,不同派系之間的權力鬥爭等。

發動對外戰爭可以將內部矛盾和注意力轉移到外部,使蜀漢內部勢力在爭取生存和擴張這些共同目標下,維持上下團結一心。

其四,蜀漢和東吳是同盟關係,唯有兩國出兵伐曹,才能形成對曹魏的兩面夾擊,增加戰爭的勝算。

出於多種目的,堅定北伐成了諸葛亮興復漢室的戰略決策。

而在籌備好糧草大軍,正式出兵北上伐曹前夕,諸葛亮還苦心為他放心不下的劉禪,作下了一篇包含治國、為人、未來規劃等近乎於交託身後事的歷史名作,《出師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