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1章 春秋,管仲傳(經濟) (第2/2頁)

加入書籤

管仲專門成立了一個負責統計的機構。

負責統計全國人口數量、土地、產出、國家儲備、男女青壯等,然後再根據統計結果進行更精準的決策。

無論是對發動戰爭、勞役興造、合理調節賦稅都有極大好處,只有瞭解自己的國家,才能真正統籌全國。

同時也根據統計結果來進行明年的產出和國情預測,以制定更長遠的國家計劃。

另外又設立專門的貨幣管理機構,使貨幣統一由國家鑄造,將雜七雜八的布、帛、銅,統一為一種刀形金屬貨幣。

方便了貿易流通和賦稅收繳計算。

並且該機構會根據國家產出和市場物價,調節貨幣發行數量,避免通貨膨脹。

別國若想用自己國家的貨幣購買齊國商品,也必須先行兌換齊國的貨幣,由此又調控了匯率,將經濟命脈牢牢掌控在國家手裡的。

這也讓齊國的貨幣流通範圍遠勝他國。

管仲出於自己對齊國的瞭解,制定的各項長遠政策,使得原本是中等諸侯的齊國,迅速躍升成為大國,乃至成為春秋諸侯霸主。

管仲的施政才能和經濟策略,不僅強大了齊國,還用在了對外戰爭上。

當初繼位不久的齊桓公呂小白,與魯國爆發了長勺之戰,結果比魯國兵力更強的齊國卻慘遭落敗。

後來管仲提議,對外直接戰爭,尤其是對魯國這樣的大國發動戰爭,不僅己方不可避免要付出慘重代價,並且就算戰勝後魯國人也會怨恨齊國人,而難以同化為一國。

管仲便獻計,讓齊桓公和國內官員們不再穿齊國的齊紈,而是帶頭穿魯國的白絹魯縞,同時又禁止齊國織絹。

所有的白絹都只從魯國高價採購,並將國內的織絹材料便宜賣給魯國。

魯國子民見織絹得利頗高,便家家戶戶都以織絹為業,糧食即便全部花錢買也仍有不少剩餘,遠比種田得利更多,便漸漸連農田都荒廢了。

如此大批收購魯縞,直到魯國良田都撂荒以後,管仲便下令高價收購周邊國家全部餘糧,隨後猛然禁止全國採購魯縞。

如此之後,魯國空有浮財卻購買不到糧食,不久便陷入大面積饑荒,這時管仲再向魯國人釋放出高價糧食,為了生存的魯國人們,不得不將辛苦織縞賺來的錢又還給了齊國購買糧食。

僅此沒有硝煙的一戰,魯國徹底一蹶不振,只能向齊國屈服,承認齊國的霸主地位。

堪稱史上最早的貿易戰。

並且不止齊紈魯縞。

同樣的貿易戰手段,管仲還用在了其它諸侯國。

如購買衡山軍械的衡山之謀,購買楚國鹿肉的買鹿制楚等。

雖然這些典故存在許多漏洞。

並且經過漫長歲月的流傳,可能存在誇張和演繹的成分。

但管仲對齊國的施政措施與經濟發展策略,確實極大影響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勢力格局,成為那個群星璀璨時期的重要影響人物之一。

也極大開闢了後世人們對施政措施的思路。

甚至兩千餘年前的貿易戰典故,時至今日仍相當符合今天世界格局下的金融貿易戰。

後世的人們仍能從歷史中學到這些經驗和教訓。

而管仲的才能和對後世的影響,也讓他被讚譽為華夏第一相。】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