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7章 倭奴日本 (第2/2頁)

加入書籤

唐朝婦女積極參與社會各個層面的活動。

農業、手工業、商業、乃至官場,都可見到女子們活躍的身影。

女子在大唐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而唐朝的包容開放與極盡盛華,也吸引著周邊眾多民族和國家前來學習與朝賀。

倭國,一個在東漢時期就與中原王朝有過交集的海外國家,在唐朝時期抱以最大的敬仰前來學習。

在李世民的貞觀時期,倭國就遣使前來領略了大唐無法想象的繁榮與強大。

“天朝上國”這一稱呼,從對大唐驚歎到無以復加的倭國遣唐使口中由然而出。

倭國開始積極向唐朝派遣遣唐使,學習唐朝的先進文化、政治制度、科技技術等各個方面。

倭國對唐朝的尊崇表現為全方位地模仿和學習,從建築風格到禮儀制度,從文字詩詞,到音樂藝術,再到服裝、佛教、哲學等。

遣唐使回國後,積極推動倭國的大化改新,以唐朝為模板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革新。

甚至倭國對大唐的崇敬,上升到了對人種優秀基因的嚮往。

倭國從本土島國到大唐,要歷經兇險無比的海路航行以及漫長的陸路交通。

即便有著如此大的來往難度,倭國也依然擠壓著遣唐使的運送能力,將本土女性送到大唐。

與身高、體型、學識等方面被認為是優秀基因的大唐男子結合,以此渡種到倭國進行人種改良。

倭國的這種行為從唐朝到宋朝,再從宋朝到後世的西方白種人,渡種計劃由來已久。

而在漸漸學會了中原文字之後,倭國也開始明白“倭”這個國名實在不是什麼好稱呼。

於是最早在倭國天皇遞陳給隋朝的國書中就寫到:“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

倭國天皇這一自稱日出天子,貶稱中原皇帝為日落天子的妄自尊大,受到隋朝的厭惡。

於是倭國請求更改國名為“日本”的請求,也被嚴詞拒絕。

到了唐朝時,倭國仍多次請求更改國名,李世民不予理會。

而到了李治和武則天時期,倭國降低姿態,誠言:“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

以本國與中原相比,更近日所出為緣由,再次誠請天朝上國能允許其改名。

這一再三請求,最終得到了武則天的同意,從此“日本”這個國名正式確定下來。

可古人們未能預料的是,正是這個以卑微姿態深度學習兩千餘年中原文化和技藝的日本,卻在後世大舉侵犯中原,犯下了屠殺後世中國約三千五百萬軍民的累累血債。

無數百姓被其肆意虐殺姦淫,無數財富資源被其掠奪搜刮。

從公元1895年日本侵佔臺灣,到1945年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這場歷經足足五十年充滿血淚與巨大犧牲的戰爭,被稱為“抗日戰爭”。

後世中國,乃至整個華夏文明,被日本這頭白眼狼留下了無盡的傷痛與恥辱。

至今礙於世界局勢,尚未清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