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時代的悲劇與巨大遺憾 (第1/3頁)
【袁世凱擔任民國大總統後,仍不滿足已有的權力,企圖透過恢復帝制,進一步獨攬大權,建立袁家的世襲統治,以實現其個人權力的巔峰。
同時也有列強們暗中推動袁世凱稱帝,以圖繼續用掠奪清朝財富的方式,繼續吸中華民國的血。
1913年袁世凱鎮壓了國民黨的反抗。
(同盟會即國民黨的前身。)
1914年財政有了起色,袁世凱認為具備了稱帝的統治基礎。
最終於1915年十二月宣佈恢復帝制,建立“中華帝國”。
此後至1928年期間,中華帝國也被稱為北洋政府時期。
同年護國運動爆發。
袁世凱稱帝妄圖建立袁氏家天下的行為,遭到了眾多有識之士的堅決反對,激發了社會各界維護共和制度的強烈願望。
蔡鍔、唐繼堯、李烈鈞等人在雲南宣佈獨立,組織護國軍出兵討伐袁世凱。
此後貴州、廣西、廣東、浙江、陝西等省先後宣佈獨立,反袁浪潮迅速蔓延至全國。
袁世凱被迫於1916年三月宣佈取消帝制,同年六月,僅做了八十三天皇帝夢的袁世凱病逝。
但袁世凱死後由於國民黨依然沒有足夠的兵力整合全國勢力,國家又緊接著進入了軍閥割據的局面。
皖系段祺瑞任國務院總理,開始掌控中央政權。
勢力主要在陝西、蒙古、北京、津浦路沿線、安徽和浙江等地。
曹錕在1919年馮國璋去世後,成為直系首領。
勢力主要在直隸、河南、湖北、平漢路沿線、湖南北部和長江下游地區.
吳佩孚隨曹錕一起成為直系的核心人物,其勢力逐漸擴充套件,以河南為大本營,掌握直系軍事實權,虎踞洛陽,其影響力達大半個中國,勢力範圍涉及河南、湖北、湖南及直隸等部分地區。
俸系張作霖在1920年直皖戰爭中,聯合直係軍閥擊敗了皖系軍閥,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權。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張作霖擊敗直系,勢力達到鼎盛,其控制範圍包括直隸省、山東省、黑龍江省、奉天省、吉林省、江蘇省、安徽省以及熱河特別行政區、京兆地區等。
這些軍閥為了爭奪權力和地盤,使得國家長期陷入分裂狀態,嚴重阻礙了中國統一的程序。
人民生產生活和工商業發展停滯不前,中國和人民的命運依然處在黑暗的時期。
與袁世凱稱帝時間相近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過程中,德國、美國等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迅速發展,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和市場。
但當時世界已被老牌殖民國家基本瓜分完畢,這引發了新老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尖銳矛盾。
各列強勢力之間組成聯盟,最終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
即德、奧匈組成的同盟國和英、法、俄組成的協約國。
軍事同盟的存在使各國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和對立,一旦區域性衝突發生,極易引發全面戰爭。
1914年6月28日的薩拉熱窩事件,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刺殺了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
奧匈帝國以此為藉口向塞爾維亞宣戰,隨後俄國支援塞爾維亞,德國便又藉此對俄國宣戰。
最終引發了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歐洲軍事集團的全面對抗,戰火迅速蔓延,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全面戰爭由此揭開序幕。
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也以協約國的立場,對德、奧宣戰,之後派遣了大量勞工前往歐洲戰場。
據估計,先後共有十四萬至十七萬華工前往歐洲,他們主要從事挖掘戰壕、築路、救護傷員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