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74章 革命新階段,西安事變 (第1/2頁)

加入書籤

【穿過大草地之後,紅軍的乾糧早已消耗殆盡,後續途經地區又多是貧瘠之地,人煙稀少,很難從當地獲取足夠食物。

戰士們仍然要餓著肚子行軍,身體愈發虛弱,行軍速度減慢,還營養不良引發的各種病症也開始大規模出現。

並且秋冬逼近,戰士們卻衣衫襤褸,許多還穿著草鞋,在低溫環境裡,手腳凍傷、凍壞的情況比比皆是,嚴重影響作戰與行動能力。

但是國民黨軍隊依然窮追不捨,在紅軍北上必經之路設下多道封鎖線,妄圖把紅軍困死在這一帶。

他們提前佔據有利地形,修築碉堡,配以重火力。

後面又有國民黨大部隊正在趕來,預備圍殲紅軍主力。

多重困境之下,紅軍只有迅速打下敵人在隘口布置的碉堡和駐軍,並搶佔有利地形阻擊敵人大部隊,為後續部隊匯合一併北出甘南創造條件。

1935年8月29日,包座戰役就此打響。

紅軍在大量減員和戰鬥力大幅削弱之下,依然憑藉高超的戰術指揮與頑強鬥志,以誘敵深入、分散敵軍等戰術,成功吃掉了敵人的先頭部隊。

並藉助繳獲的重武器,成功打掉敵人的多處碉堡據點。

此戰紅軍不僅得到了敵軍提供的關鍵糧食和彈藥補給,還順利依靠狹窄地形阻擋了敵人後續大部隊。

開啟了向甘南進軍的通道,為紅軍北上甘南、進而為與後來走出草地的紅四方面軍會合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在等待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匯合期間,國民黨軍妄圖憑此天險將紅軍阻攔在甘南,在臘子口憑藉險要地形佈置了防禦工事。

1935年9月16日至17日,臘子口戰役打響。

紅軍先行正面強攻,後派出突擊隊攀崖迂迴,神兵天降般出現在敵軍後方,成功炸掉敵人碉堡突破防線,取得了戰役的勝利,開啟了通往陝北的關鍵通道。

1935年10月9日,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在甘肅會寧會師 。

這次會師前,兩支隊伍先後都歷經了爬雪山、過草地等艱難行軍,突破重重封鎖。

會師讓歷經磨難的紅軍力量匯聚,極大振奮士氣,也為後續革命發展、鞏固根據地等行動奠定堅實基礎。

1936年10月22日,紅二、紅四方面軍先後同中央紅軍在甘肅會寧、靜寧及將臺堡地區會師。

後續又於11月20至24日,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會師。

國民黨軍急調兵力進攻,紅軍誘敵深入,把東北軍109師引入預設戰場,經激戰,一舉殲敵,鞏固了新開闢的陝甘根據地,為革命大本營紮根西北奠定基礎。

不過東北軍對紅軍的圍剿失敗,也與東北軍沒有盡全力圍剿,心心念念想要抗日有關。

至此,歷時兩年,途經十四個省份,歷經大小戰鬥六百餘次,殲滅和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 ,斃傷俘敵約7.6萬餘人,總行程達兩萬五千裡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全部結束。

長征結束時,已經擔任中國工農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為長征的最終勝利寫下了著名詩詞,《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不過長征的結束,只是中國革命的一次階段性勝利,距離取得全國勝利還非常遙遠,形勢也並不樂觀。

新的陝甘蘇區地處西北,經濟落後,基礎設施薄弱,人口也較為稀少。

戰士們衣衫襤褸、缺衣少食,糧食儲備近乎為零,武器彈藥也損耗嚴重,急需補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