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洪武大帝朱元璋 (第1/2頁)
【朱元璋於二十六歲組建了自己的正式班底,次年果然因為起義軍內部成分複雜,沒有明確統一的領導機制,孫德涯為了地盤和利益與郭子興之間衝突不斷,最終引發反叛行為。
朱元璋孤身前往與孫德涯談判,並以武力威脅讓孫德崖一方知道,如果不放郭子興,他們之間便必有一場惡戰誰也討不了好。
最終朱元璋成功救出郭子興。
因為此次犯險救主,讓郭子興更為信任朱元璋,朱元璋也擁有了更多機會發展自身力量而不被猜疑和限制。
更重要的是,這件事使朱元璋在起義軍複雜的權力鬥爭中有了更多的話語權,讓他得以在郭子興死後不懼其子郭天敘的威脅。
這場變故也成為朱元璋命運的重要轉折點。
所謂的天命眷顧,或許就是逆境之下從眾多失敗者中脫穎而出的那個倖存者,如果這就是天命,那麼朱元璋就是那個天命眷顧的人。
次年郭子興病逝,韓林兒任郭天敘為都元帥。
在職位上看似高於朱元璋,但朱元璋透過自身的才能和積累的威望,掌握的實際軍事力量甚至要強於郭天敘。
公元1356年,郭天敘在攻打江南重鎮集慶時,元朝設計讓陳埜先臨戰背叛了郭天敘,郭天敘因此被誘殺。
這讓朱元璋再也不受任何人的掣肘,並能夠更加順利地整合郭子興的舊部,進一步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
雖然郭天敘死於攻打集慶,但朱元璋仍然將進攻目標放在了集慶(今南京)。
元朝時集慶亦是東南財富集中的重地,人口稠密,屯糧充足,交通便利,是逐鹿天下的極好基礎。
但是有長江天險在,沒有水軍的朱元璋想要強行攻佔南京實為不易。
可運氣極好的是,當時佔據廬州的左君弼與巢湖水軍的趙普勝等將領不和,雙方摩擦不斷,巢湖水軍面臨困境,急需尋找新的依靠。
恰逢新崛起的朱元璋就近成了巢湖水軍最好的投靠目標。
擁有一萬水軍和上千艘戰船的巢湖水軍歸入朱元璋麾下後,朱元璋立即舉兵攻打南京。
因為元軍的常年內訌軍力薄弱,加之主力被龍鳳政權的劉福通阻隔,以及南京周邊還有張士誠、陳友諒等勢力正彼此防範,沒能對朱元璋攻打南京形成有效阻攔。
這為朱元璋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外部條件。
次年朱元璋順利打下南京,並將南京改名為應天府。
從此朱元璋擁有了逐鹿天下的資本。
不過此時的朱元璋手中仍然只有南京及周邊領地,面臨的局勢依然複雜。
北方有元朝大軍,長江上游有佔據荊襄的陳友諒,長江下游有佔據蘇南地區的張士誠。
朱元璋夾在這三方勢力中間,實力相較他們是最弱的。
朱元璋藉助南京的錢糧開始大規模招兵買馬,此前軍隊存在強搶錢糧、女人的惡劣行為也被朱元璋整頓。
不過此時的整頓還算嚴厲,只是下令約束部隊,不得違反軍紀。
要等到公元1362年,朱元璋設大都督府,確立軍規二十二條,並在南京公斬二十二名犯事軍官後,才真正震懾了全軍。
使得軍隊開始有了完備的軍事制度和森嚴的軍規,軍紀狀況得到根本性轉變。
此時朱元璋面臨的最大對手無疑是自立為大漢皇帝的陳友諒。
陳友諒原本是天完政權的將領,天完政權由徐壽輝建立,政權成立於龍鳳政權之前。
但是公元1360年時,陳友諒殺了徐壽輝自立為帝。
不過陳友諒的行為也導致天完政權四分五裂,許多將領紛紛背離。
陳友諒既已稱帝,自然也有野心不斷擴張以圖謀全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