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4章 北周 (第2/2頁)

加入書籤

府兵制出現之前,徵兵制和募兵制為國家軍制主流。

徵兵制為按戶籍徵發士兵的制度,規定男子達到一定年齡後,必須按照國家軍事需要進入軍隊進行作戰。

徵兵制下,士兵通常是在國家需要兵員時才會大量臨時徵召入伍,訓練時間相對較短。

在戰爭時期,可能匆匆進行一些簡單的軍事訓練後就被派上戰場,導致士兵的軍事技能和戰鬥素養不夠高,難以與長期接受系統訓練的敵軍相抗衡。

而募兵制,是由國家穩定提供軍餉、軍械和福利待遇。

這些兵員作為職業軍人長期進行標準化軍事訓練,戰鬥能力強,長期相處下士兵彼此之間關係緊密。

遇到戰事能以更少的人數爆發出更強的作戰能力,輕易不會敗給缺乏訓練且與己方人數差距不大的軍隊。

但是募兵制極度依賴國家供給軍餉,會給國家財政帶來沉重負擔。

且募兵制下,國家能夠維持的精銳部隊不多,在軍隊人數方面會明顯不如徵兵制和府兵制。

而府兵制則結合了徵兵制和募兵制的優點。

士兵農忙時務農可以節省軍費開支。

農閒時則進行規模化訓練,保持軍隊戰鬥能力。

既可以讓軍隊大量的年輕勞動力維持生產生活,避免大量農田撂荒,節省國家開支,降低百姓納稅負擔。

又可以保持足夠數量和有戰鬥力的軍隊。

當然它的缺點也是明顯的。

忙時務農,閒時訓練,這種訓練模式使得他們的訓練時間不充足、不連續,難以達到專業軍人的訓練水平。

並且府兵的選拔並非完全基於個人的身體素質和戰鬥能力,而是按照一定的戶籍制度和家庭壯丁人數比例來抽調。

這就導致府兵隊伍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一些身體素質較差、不適合從軍的人也被徵入府兵,影響了軍隊的整體戰鬥力。

而且要想維持足夠數量的兵力,國家可能還會要求府兵在戰時自帶部分糧食。

軍械、馬匹等軍事裝備也需要自行置辦。

而且府兵制在大部分時期是沒有常規意義上的軍餉的。

這便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府兵從軍打仗的積極性,只有配合足夠高質量的軍功制,才能保持軍隊作戰意願。

另外農忙時府兵分散在各地,如果敵軍趁著農忙時開啟全面戰爭,府兵則需要更多時間從各地緊急集結並調動士兵抵達戰場。

這在戰略上就天然處於被動。

不過府兵制在南北朝時期的優點仍然是突出的,從南北朝不同國家不同軍制的作戰結果也能印證這一點。

北周在公元575年和576年兩次伐齊,併成功在577吞併北齊統一北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