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1章 隋滅,唐起 (第2/3頁)

加入書籤

皇室也姓楊,但與弘農楊氏應該並非一脈,雖然《隋書》記載他們是一脈的,但從多方史料考證,可能是隋朝皇室為了改造寒門出身造假。)

隋煬帝匆忙下令撤軍回師救援洛陽,軍隊未與高麗軍進行大規模正面交戰便撤退,第二次東征也宣告失敗。

而在楊玄感叛亂之前,另一支農民起義軍佔據吳郡,其首領劉元進甚至自稱天子。

同時還有一個向海明,自稱彌勒菩薩轉世,蠱惑百姓起義,也在扶風稱帝。

但是農民起義軍早期的實力普遍不強,他們沒堅持多久,同年就被隋軍剿滅。

而作為關隴集團代表之一的弘農楊氏楊玄感,則與這些農民軍完全不同。

振臂一呼,達官子弟、世家豪強踴躍響應,帶動全國各地紛紛發動叛亂,隋朝統治集團中的皇權和世家們也徹底決裂。

歸屬關隴集團的李密等人也跟隨楊玄感叛亂。

楊玄感的兵威直指京師洛陽。

楊廣緊急班師回朝。

楊玄感因久攻洛陽不克,隋援軍到來後使其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楊廣雖然鎮壓了楊玄感,但各地世家們的反叛之心已經被激起。

此時的楊廣卻極為異常地,在如此局勢下依然選擇第三次發兵征討高句麗。

這一次倒是成功擊敗了高句麗,高句麗王主動派遣使者乞降。

此時隋朝國內已經叛亂四起了,楊廣也心急於回朝鎮壓叛亂,於是接受了高句麗的請降,便立即撤兵回京。

然而隋煬帝撤兵後,高句麗國王並沒有按照隋煬帝的命令入朝覲見,這表明高句麗的投降只是緩兵之計,並非真正的歸附。

從戰略目的來講,第三次征討高句麗也宣告失敗了。

然而這一場倒行逆施的東征抽調了朝廷的兵力,使得各地起義軍和世家兵馬得以在這段時間快速壯大。

楊廣此時再想平定全國已經有心無力,各地起義軍如同飛蝗一般剿滅不絕。

尤其是關隴世家之一的李密,在楊玄感兵敗後投奔瓦崗起義軍,後來成為瓦崗軍領袖,數年時間瓦崗軍佔領大半個中原,直逼洛陽城下。

同時又有竇建德率領的起義軍佔據河北冀州部分地區。

高曇晟、高開道割據河北懷戎、漁陽。

杜伏威攻佔江淮多地……

反覆鎮壓各路叛軍以至兵力大損的楊廣,自知大勢已去,於公元616年,命越王楊侗留守東都洛陽,自己則率領最後的精銳前往江都(即後世揚州)。

楊廣在江南待了兩年時間,並欲意遷都丹陽(即後世南京),明顯企圖偏安,無意在再此時過多消耗兵力鎮壓叛亂。

跟隨他的大臣和將領多為關中人士,祖上基業和家眷都在北方,不願意長居江南。

加上江都糧盡,眾人跟隨楊廣看不到重振大隋的希望。

於是公元618年,作為楊廣親信將領的宇文化及、司馬德戡和裴虔通等人發動兵變。

隋煬帝被殺,宇文化及等人擁立隋煬帝侄子楊浩為帝。

此時關隴世家之一的李淵也已佔領長安,擁立代王楊侑為帝,李淵自任丞相,進封唐王。

楊廣死後,李淵逼迫楊侑禪位,李淵正式稱帝,國號唐,是為唐高祖。

同時洛陽都城留守的官員和世家貴族,擁立越王楊侗為帝,即隋末帝。

天下已經徹底進入大亂之世。

隋朝雖有第三代的隋末帝,但普遍觀點認為楊廣被殺可被認為隋朝滅亡。

終結亂世統一天下的隋朝,便只存在了三十八年。

楊堅開創的盛世,如煙花一般驟然升起無比絢爛,卻又如煙般很快消散。

如果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