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7章 夷陵之戰,失天下 (第2/2頁)

加入書籤

擔心劉備的復仇的大軍,於是不顧屈辱地向曹魏稱臣,意圖避免被曹魏和劉備兩面進攻以至亡國。

同時劉備的大軍也已籌備完成,蜀漢大軍開拔,正式向東吳討伐問罪。

期間劉備讓駐軍閬中的張飛出兵至江州會合。

然而還未來得及動身,因為張飛急於為二哥關羽報仇,以軍令逼迫部下趕製盔甲,未能在倉促期限內完成趕製任務的範強(演義中稱範疆)、張達,被張飛鞭打一番後又被威脅再完不成任務便要處死他們。

於是不堪張飛暴戾的二人,趁夜割下了張飛的頭顱投奔去了東吳。

得知訊息的劉備悲憤大怒,加速向東吳進軍。

蜀漢大軍初戰告捷,攻破吳軍佔領了巫縣(今重慶巫山縣)。

繼而進軍秭歸(今屬湖北),此地的武陵蠻夷,也都遣使請兵助戰,共計增援蜀軍一萬餘人。

東吳派遣陸遜率領大軍抵達夷陵時,蜀漢大軍也已經進軍至夷陵地界。

初期吳軍避戰不出,放任蜀漢軍隊進駐至夷道縣猇亭。

之後兩軍開始在夷陵地區陷入曠日持久的相持階段,不論蜀漢如何辱罵挑釁,東吳始終不予理睬,堅守防禦。

一直從公元222年三月僵持到六月。

最終吳軍靠持久戰消耗蜀軍糧草、士氣、戒備心,以及利用地形、精銳水軍、巧用計謀等戰術,大敗蜀軍。

蜀漢喪失約五萬至八萬跟隨劉備南征北戰的精銳,劉備只能一路退到了白帝城。

東吳為提防曹魏南下偷襲,遂停止的追擊。

此戰蜀漢元氣大傷,不僅損失了大量兵力,還面臨著國內叛亂四起的局面。

再也無力討伐東吳不說,還為日後諸葛亮的北伐帶來極大困難。

既損兵折將,又未能給關羽、張飛兩位兄弟報仇的劉備傷心病重。

當然此戰也給東吳造成了一定傷亡,唯有隔岸觀火的曹魏獲得了巨大的戰略優勢。

沒過多久,劉備便於公元223年去世了,其子劉禪繼位。

臨終前,劉備基於蜀漢主力喪失大半,外有東吳、曹魏大敵威脅,內有蜀漢統治力動搖叛亂漸起,又喪失了富饒的荊州,只靠土地貧瘠人口稀少的益州難以發展提升國力,劉禪又才能平平難當大任,蜀漢自保都已成難題。

基於上述如此多的困境,劉備甚至對諸葛亮說出了: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可想蜀漢已經到了何等艱難境地。

但是諸葛亮仍然盡心盡力輔佐劉禪,餘生所有精力都耗盡在蜀漢生存之上。

公元223年劉禪繼位,蜀漢軍國大事全權交由諸葛亮執掌。

蜀漢群臣為劉備上諡號昭烈,是為漢昭烈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