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湊錢 (第2/3頁)
的推行需要時間,戶部不可能把所有的存銀都拿出來鑄造銀元。萬一遇到什麼事情需要用錢,銀元發出去,以大明朝的公信力來看,下面不認可,很容易出現問題。
而且今年才過了一半,下半年用錢的地方還多著呢。而且誰也不敢擔保下半年不出別的亂子。
出一百萬兩現銀,朱翊鈞明白,這是戶部的極限,可這不是朝堂的極限。
工部、兵部,不少衙門都有自己類似於小金庫的存在,朱翊鈞要逼出來的,是這一部分錢。
“太僕寺馬銀還有多少?”朱翊鈞又問道。
申時行上前回答,“回稟陛下,太僕寺馬銀還有二百六十萬兩。”
“那就讓太僕寺拿出一百六十萬來。”
太僕寺馬銀相當於是備用金,一般情況下並不動用。
朱翊鈞怕朝臣反對,接著又說道:“內帑,出一百萬兩。”
這一百萬兩銀子,是李太后小金庫的錢,朱翊鈞又補了一小部分,湊起來的。
萬曆皇帝登基時年幼,原本供應皇宮的皇店產出,很多都直接歸了李太后。
皇店不光從事商業活動,還兼管收稅,收入是相當可觀的。
李太后本人信佛,她興建了好幾座寺廟,動不動還給佛像塑金身。那錢全都是這這來的。
朱翊鈞將李太后的小金庫接收後,一直沒動,就是為了今天。
申時行一聽皇帝都拿出一百萬兩銀子來了,頓感輕鬆,這樣,事情就好辦多了。面對太僕寺卿,他也能有話說。
皇帝都親自掏腰包拿出一百萬兩貼補國事,你太僕寺還能不給?
“內帑,戶部,太僕寺,加起來有三百六十萬兩。”朱翊鈞頓了一下,“怕是不夠。”
“怎麼也要湊齊五百萬兩,諸位愛卿,看看哪還能省出來一百四十萬兩銀子?”
五百萬兩少嗎?真不少。
多嗎?還真不算多。
在大明朝,邊軍、京營、營兵,還有各地的衛所兵,加起來幾百萬人,五百萬兩,光發軍餉都不夠。
朱翊鈞就是想再從朝堂上擠出錢來。
大明朝錢就像是海綿裡的水一樣,只要擠,總是能擠出來的。
別的不說,只要每層少貪墨點,就能省出不少。
申時行沉默片刻,“陛下,文武百官以及勳貴們的俸祿,可以壓到年底再發。”
“屆時發放熔鑄好的銀元,也可以進一步促進銀元流通。都是為了朝廷大計,相信百官也會理解。”
“若是家境貧寒的官員無力維持生計,戶部酌情甄別,可以照常發放。”
“如此,大概可以省出四十萬兩。”
“朕的壽宮,也先停了吧。”朱翊鈞見無人說話,又加了碼。
“工部報上來修建壽宮的賬朕看了,賬面上還剩四十萬兩銀子。朕春秋鼎盛,這四十萬兩銀子,就先用在朝政上吧。”
“臣,無能。”申時行再次跪倒在地。
“臣等無能。”其餘人也跟著跪倒。
“國事艱難,誰也沒有點石成金的本事,都起來吧。”朱翊鈞言語中並無責備之意。
皇帝連修建壽宮的錢都拿出來了,下面這些當臣子的再不表態就不像話了。
戶部尚書張學顏沒有起身,他是戶部尚書,這本來是他的責任。
“陛下,剩下的六十萬兩,戶部立刻行文北直隸各府州縣,先將北直隸官衙府庫中的留存銀徵調。”
“若是還有不足,戶部補齊,絕不耽誤鑄幣之事。”
張學顏這次發了狠,要徵調北直隸各地官衙府庫中的留存銀,這是很得罪人的事。
明代地方官府,是有很大的財政自主權的。徵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