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9章 定策略 (第2/3頁)

加入書籤

稟陛下,臣以為可行。”兵部尚書梁夢龍最先表態支援。

“自俺答勢大,一些蒙古部落被迫東遷,並與當地泰寧衛等部落媾和,遼東鎮虜患驟增,二十年間,戰事不斷。”

“若能趁此次遼左大捷之餘威,掃蕩遼西,定能事半而功倍。”

兵部尚書梁夢龍表態要打,其他文官也表態要打。

蒙古人打大明,大明沒理由不去打他們。而且又輸不了,頂多就是蒙古人見事不好,撒腿就跑,明軍無功而返而已。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支援出兵,若是被那些好事文官知道,備不住又要受到彈劾。

而且,在場的六個人,知兵就一半,戚繼光,張學顏,梁夢龍。

內閣的三位大學士,別說帶兵經驗了,就是地方履職的經驗都沒有。

明朝內閣大學士,基本上都是進士及第後,入翰林院,而後詹事府、禮部、吏部等中樞機構,最後入閣。

一輩子都在中樞打轉轉,軍政經驗有所欠缺。

讓這三位內閣大學士討論兵書戰策,選將用兵,他們也能說的頭頭是道,可具體的戰略戰術,實際操作,他們就不行了。

但人家也有個優點,不知道的事,絕不多言,免得露怯。

因此,基本上沒有人反對出兵。

不過,內閣首輔申時行還是提出了不同意見,因為他是內閣首輔,他看的是全域性。

“陛下,薊州、遼東兩鎮兵馬夾擊遼西,臣亦以為可行。”

“只是薊州鎮乃拱衛京畿之門戶,重防禦而非出戰。若是薊州兵馬出塞,致使京畿防線空虛,引起有心之人覬覦,怕是得不償失。”

“還是申閣老考慮的周到。”朱翊鈞說的是真心話,內閣首輔,必須要有這種全域性意識。

“薊州兵馬出塞期間,讓臨淮侯李言恭領五軍第一鎮、泰寧侯陳良弼領五軍第二鎮,共計三萬兵馬,移防薊州。”

申時行躬身道:“陛下英明。”

“騰衝伯,”朱翊鈞看向戚繼光。

“你在薊州總兵任上時,便提出過類似戰策,關於此戰,你有何看法?”

戚繼光立刻回答,“回稟陛下,我軍對戰韃虜,關鍵不在於戰鬥,而在於茫茫草原,無邊無際。若是韃虜一心逃跑,我軍無處可尋。”

“出塞作戰,當配備大量騎兵,以步兵、車兵相配合。如此,方可保進退有度。”

“有理。”朱翊鈞點點頭,“稍後你寫一道奏章呈上來。”

“臣遵旨。”

朱翊鈞接著又問,“薊遼總督張佳胤年前病倒了,此次統合薊州、遼東兩鎮兵馬協同作戰,何人可以掛帥?”

內閣首輔申時行躬身回答,“回稟陛下,臣舉薦戶部倉場侍郎張國彥。”

有資格擔任總督,而且是邊鎮總督的,合適的人選是有數的。

“張國彥晉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總督薊、遼、保定軍務。”

“另調鎮遠侯顧承光領神樞第一鎮配合作戰。”

“臣等遵旨。”

戚繼光呢,朱翊鈞並沒有用。

因為戚繼光更擅長於步兵作戰,而非騎兵作戰。

還有就是,戚繼光未必能壓得住遼東鎮兵馬。

戚繼光原來擔任過薊州總兵,指揮薊州鎮的將領兵馬,沒有問題,可遼東鎮的將領兵馬,未必就服他。

戚繼光雖然被冊封為騰衝伯,可他畢竟代表的是南兵。就算他是伯爵,北兵也未必就服他。

朱翊鈞雖然在極力的縫合北兵、南兵之間的矛盾,有效果,但還不至於立竿見影。

這一仗打贏了,朱翊鈞帝王權威增加,順勢就能開銀行。

戚繼光很有能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