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8章 將軍,抽軍 聲攻洛陽,意在潼關! (第1/2頁)

加入書籤

黃河滾滾,千年風塵刻畫其滄桑容顏。河床斑駁,記錄著時光流轉。夕陽餘暉灑落,波光粼粼中夾雜著泥沙的渾濁,彷彿是大地的嘆息,訴說著過往的輝煌與滄桑。兩岸黃土高坡,荒涼中透著不屈,風過處,捲起漫天黃沙,更添幾分蒼茫與悲壯。

曹真抵達了蒲津渡口,兩軍交戰留下的滿目瘡痍讓曹真很是沮喪。自打自己從軍以來,第一次被對手牽制著四處亂轉。

曹真派出斥候過橋檢視,發現對岸前方一段橋樑被毀,回去彙報給曹真。曹真立刻派人用木料修補好斷橋,並迅速率兵過河。

趙雲率隊狂飆突進,在馬上回頭問我,“溢之,我們下一步,是要前往哪裡?”

“自然往南挺進,我們要再渡黃河,進入洛陽平原。”我說道。

“那我們從哪渡河?”趙雲說道。

“我們沿著黃河一直走,前方有一個渡口,名叫風陵渡。我們可以在此渡黃河。”我說道。

“那之後該當如何?你用兵如此機謹,我不太相信你會選擇真去打洛陽。”趙雲看出來我的戰略目的可不是去洛陽送人頭。

“我們兵鋒直指洛陽平原,必然會給曹魏政權造成巨大的威懾和震動;曹真所部一直跟著我們後面在追,無暇再去組織更多的兵馬去合圍丞相在隴右的軍隊,這已經就是階段性勝利了。

我們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所以接下來,過了黃河後,我們要攻取芮城縣,陽城縣等地,一來要補充軍隊的補給,二來要讓當地的居民,將我們的大軍抵達洛陽平原的訊息,傳回洛陽城。從而引起魏國朝野震動。”我說道。

“如此甚好,我們設法引起魏國恐慌後,曹叡必然向洛陽城收縮兵力,這樣剛好給我們創造了戰略空間。我們可以在洛陽平原上肆意穿插,但是以我們的兵力,想要直接攻城,肯定非常難。接下來,我們是不是該撤退了。”趙雲說道。

“沒錯,既然戰略目標達到,營造出一種我們即將殺向洛陽和曹叡魚死網破的情形,這樣就夠了。沒必要真的玩命,要是能逃出去,還是儘可能逃回去。留得有用之身,才能為後面興復漢室,儘自己的綿薄之力。”我說道。

“那你應該早就想好了脫身之法了吧。”趙雲彷彿很瞭解我。

“不瞞子龍將軍,我已經想好了退路,待攻下芮城縣,陽城縣等地後,我們徑直攻取潼關。”我說道。

“進攻潼關?潼關是一道險關,而且如今又有重兵防守。必然難以攻取。”趙雲發問。

“其實不然,潼關雖險,但它的防禦體系是作為洛陽方向,防禦關中平原來兵的。所以潼關的防禦工事必然按照護衛京師,抵擋西北的軍馬來建造。

而從洛陽運兵至洛陽,必然經過潼關。我們甚至可以用魏軍軍服騙開潼關的門。

我們這樣是從潼關後方捅刀子,必然可以攻其不備,達到奇襲的效果。”我分析說道。

“佯裝要進攻洛陽,與曹叡玉石俱焚,引得各方匯聚洛陽城勤王,甚至連曹真都不得不回防洛陽,他可是都督中外諸軍事,專門負責洛陽皇城安危的。

我們則趁著敵人地方上空虛,可以大有可為,集中優勢兵力從背後攻取潼關,果然是一步好棋。”趙雲總結說道。

我不禁想起了教員四渡赤水的神作,我這二渡黃河,奇襲潼關的想法也是得與四渡赤水的啟發。

四渡赤水是教員的“得意之作”,南渡烏江後,啟發我思路的正是這一得意之作的“最後一筆”,那就是“佯攻貴陽”。

1935年3月24日,運輸大隊長率眾多國民黨中央委員飛抵貴陽,指揮圍剿紅軍,教員見狀,決意將計就計:南渡烏江、佯攻貴陽,又分兵黔東,示形於敵,迷惑敵軍,其目的是使大隊長調出滇軍,敞開紅軍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