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1章 馬謖彎道超車,太守府後續商業、基建計劃 (第1/2頁)

加入書籤

美食節大獲成功,無數在成都的官員也是看在眼裡,很多人也攜親帶友地參加了,我的政治聲望也是水漲船高。

成都的訊息也不停地傳入到了馬謖的耳中。包括我給馬乾下馬威,重用了顧千帆,停止了宵禁,舉辦了美食節,這些施政路線都與馬謖的理念相違背,美食節更是遠遠超出了馬謖的理解概念。

何況,我是接任他的成都太守一職,在他任上,政績平平無奇,我接管成都後,反而成都日新月異地發展。這樣,會產生對他很不利的風評。

一向當慣了佼佼者的馬謖,被我一個後起之秀後來居上的滋味實在是不好受。慢慢的,馬謖內心將我當成了他有力的競爭對手。丞相和馬謖僅相差了九歲,如果他不能越過蔣琬去接班,那麼更年輕的我,勢必在未來的權力交接中更佔優勢。

馬謖到越嶲這幾個月時間裡,雖然乾的勤勉,有了一些起色,但總體而言經濟發展緩慢,和成都日新月異的發展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馬謖推動了軍屯制的改革方略,和督造了一所兵工廠,製造作戰武器。也算是小有成就了。

馬謖自認為自己的優勢在於宏觀層面上的政策制定,戰略大方向的研判,而不是僅僅侷限於一郡之地的治理。

而他也早就想好了自己的破局計劃。

“你,陳溢之,再會投機取巧,也只是蜀郡一地的治理方略,而我,馬幼常,是以整個三國當棋盤的。”馬謖已經發出了勝利的宣言。

蜀漢規定,除了鎮守邊關的異地官員,在外地任職期滿半年後,都要回成都述職。馬謖利用回成都述職的機會,在相府向諸葛亮呈現了他的經濟貿易計劃。

其實,上次出使從陸遜那回來之後,馬謖一直在思考,上次陸遜關於吳蜀兩國資源互換的建議。

“丞相,我們蜀漢的特產有蜀棉、蜀錦、井鹽,這些都可以換取東吳盛產的生鐵、稻米、瓷器、生鮮,甚至包括軍事裝備,比如由蜀漢生產雲梯、弓矢等,由東吳生產戰船、玄鎧。

貨物的價格可以按照市價為根據,再由雙方官方進行衡量定價。約定好貿易數量,進行大宗商品的資源交換。

雙方的貨物,可經由長江水道,發貨船直達。我已於東吳大都督陸遜商議,將永安和秭歸設定為雙方交易的兩個中樞,並設定經貿官員進行貨物的清點、收發、驗收和集散。

這樣一來,可以有效地重組吳蜀兩國的資源,達到資源互補。尤其是我們的蜀棉和東吳的瓷器,這些都是互相達不到的工藝成品。

而軍事上的劃分,可以更小地節約生產成本。學生這半年來,督造越嶲的兵工廠,如果新建一條生產線的成本是巨大的,如果進行產業鏈的分工合作,勢必能擴大產能的同時,也能節約巨大的成本空間。”

不得不說,沒幹過運輸的馬謖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為了向諸葛亮彙報,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此時此刻,我正在太守府中,盤點著成都美食節舉辦後,商業街帶來的利潤增長。

“由於商鋪是第一個月免費的關係,所有的商鋪全部入駐,包括太守府自營的火鍋店、奶茶店和錦江客棧,共計106家商鋪。

從七天前,開始調查盤點續約的商家,共計87家有意向續約,目前已有50餘家已交滿一年的租金。美食節前,商家僅僅35家,商家入駐數量翻了一番都不止。太守府財政收入也隨之大漲。”顧千帆向我做著詳細的彙報工作。

“50家還沒交租金的是什麼原因,另外20家沒有意向續約的又是什麼原因。”我針對資料分析,提出了問題。

“部分沒續約或者尚交錢的可能是由於資金緊張,付不出租金,或者是資金鍊短缺,無法持續商鋪的運營。但有些人選擇回去湊錢,也不願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