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0章 父子論兵 司馬師的大格局和司馬懿的“忠心” (第2/2頁)

加入書籤

東擊西之計!表面上是製造洛陽的危險局勢,其實是向西突破潼關的防禦,逃之夭夭。”司馬懿解釋說道。

“可惜,大將軍曹真沒能早點看明白陳溢之的戰略意圖。不然,兵分兩路,一路追趕陳溢之大軍,曹真親率另外一路主力,可以直接從潼關進入,趕往風陵渡對岸以逸待勞,省得兩渡黃河之功。”司馬昭說道。

“這樣太理想化了,料敵於先的本領,可不是那麼容易就能練出來的。父親尚且是事後才看明白出招人的戰略意圖,曹真的水準雖高,是個出色的將領,但是其料敵於先的本事自然比不過父親,他豈能當時就看得明白。

況且戰場上瞬息萬變,所是按你的方法來,趙雲見大魏的追兵不多,反而調頭打追兵,那怎麼辦?曹真的主力不在,我們就很可能是一場大敗。然後關中平原,就讓他一路馳騁了。

俗話說,‘看人挑擔不吃力,自己挑擔壓斷脊’,人力有時而窮,心中所想的事,十九不能做到。我知道一拳打出,如有萬斤之力,敵人必然粉身碎骨,可是我拳上又如何能有萬斤的力道?”

司馬師教育起弟弟來,其言論讓司馬懿大為欣慰,如此見底,不枉費司馬懿苦心栽培,反觀二兒子,實在是少了些格局,多了些小聰明。

“師兒的觀點頗有見底,這些時日跟著我治軍,很有長進。昭兒,也很好學,已經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了。

其實,還有一個政治原因。曹真作為大將,奉命領兵至長安救援西北,如今又無詔率軍返回,所是陳溢之、趙雲沒有去洛陽方向,那曹真率大軍出現在京畿附近,豈不是有犯上叛亂的嫌疑。所以曹真只能率軍跟在陳溢之的後方,一路追擊。”司馬懿看看問題更加透徹。

“謝父親教誨。”司馬師、司馬昭齊聲說道。

“看行程,我們明日便可到洛陽了,如此我們連夜趕路,趕在明日早朝入宮,我定要向陛下詳細地稟告。並申請率軍出擊,折斷陳溢之手中的懸頂之劍,化解諸葛亮造成的隴右危局。”司馬懿宛如忠臣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