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03章 天心民意 (第3/4頁)

加入書籤

朱肅只感覺壓力山大。

但老朱說的……倒也沒錯。這些年來他這般操持,還不就是希望要子孫後代長治久安

他已經不奢望朱家的這片江山亙古永存了……四百年,老朱確實已經做了很大的讓步了。

“道統的事,其實,兒臣與宋師此前便有過討論。”朱肅道。

開啟民智,其中牽涉到的事情方方面面。要使得大明的思想不受到抑制,那麼發展科學就是開啟民智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畢竟科教才能興國,若是開啟民智是為了教出一大堆之乎者也的書生,那麼大明確實只會亡的更快。而科學體系的發展,必然會對現有的這些樸素的哲學體系造成衝擊。

重新釐定大明道統,使得大明皇帝能夠更加名正言順的統治天下……這也是朱肅這幾年來始終在考慮的問題。

“雖說……還沒有十分完滿的定論,但這些日子,兒臣和宋師,確實理出了一個大概的框架,只是未曾告訴父皇您。”朱肅道。

對於開啟民智的事,宋濂比之老朱、朱肅,都要更加敏感。老人家其實也是希望能夠達成聖人的理想,真正有教無類的。但他其實也知道,新學如今,已經和傳統的儒學再不相同。

科學藉著“格物”的名頭,正在不斷的發揚光大,而作為所謂新學創始者的朱肅本人,其實也更加重視客觀真理的科學,開啟民智,其實也是為了培養出更多的科學人才,而不是新學儒者。

宋濂對此表示十分的憂慮,故而,才會對開啟民智一事,有所疑慮和抗拒。

直到匯同老朱的車隊來到了西安,看到了“格物”帶給西安百姓的莫大變化,看到了那些工人們因為生產力的壯大而安居樂業,老人家才堅定了以自己的一生名望,襄助朱肅開啟民智的決心。

對於其中的隱患,老人家自然也是盡心竭力的,想要以自己的學術來將之彌補。

他與朱肅討論多日,二人雖然討論出了一個大體框架,但卻是,還未曾向老朱稟明。

“哦”老朱的身子微微向前傾了傾。“你且說給咱聽聽。”

“你準備,給咱大明的皇帝,安上一個怎樣的道統”

“嗯……”朱肅道。“比起董仲舒所謂的‘君權天授’,‘天命所歸’。”

“兒臣覺得,‘天心民意’,或許更為妥當……父皇您以為如何”

“天心民意”老朱的瞳孔微微一動,眉毛已是皺起,顯現出威嚴的模樣。“你說仔細一些。”

“也就是……”朱肅看著老朱的模樣,有些忐忑,“也就是,天子承天之命,呵護百姓,掌理天下;臣子奉皇命而牧民,百姓雖然供奉天子百官,卻並非予取予求的魚肉,天心民心,天意民意。”

“天子有的,不是上天賜予的權力,而是土地的分配之權,對天下人的管理之權。臣子也不是天子的家臣,而是天子從億兆黎庶當中,挑出來的賢良之人,德才兼備之士,協助天子,分好土地,管理好天下,維護好綱紀,保護萬民,做好公器……天子承天之命,順應民心,官吏受吾皇聖命,看護萬民。百姓以產出供養天子百官,故此天心即民心,天意即民意。民心盼公平,百姓要公道。千般公道,萬般公平,只在民心。天心向民心,天意為民意。”

“天子沒法一個人治理天下,天子也不可能一個人享用億兆百姓的所有供奉……說來說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個王土是上天借天子之手,均分給百姓享有,天子分的公道,百姓心服口服,天下國泰而民安。天子分得不公,天下擾攘,國家洶湧,流民遍地,義軍四起,就需要有人出來重新分配田畝,管理萬民。而能分好土地者,管理好萬民者,才能君臨天子,坐上龍椅。”

“天子承接天命,而天命是什麼天命就是讓百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