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05章 移風易俗 (第3/4頁)

加入書籤

,自當體察百姓疾苦,焉有養尊處優之理”

“既是如此,老臣便建議諸位同僚於路途之中背上書箱,一路前行……沿途既可體察北地民生,亦可回憶往昔求學之苦。”

“只求能苦我心志,勞我筋骨,以磨練心性,做好這開民智之事。”

“哦”老朱挑了挑眉毛,頗為訝異。“咱聽說你在京中,帶著人阻礙老大開恩科,還以為你本意反對這開啟民智之策呢。”

“不曾想,竟然有此覺悟”

被提及自己在京中所作的事,劉三吾面色有些郝然,道:“先前,卻是老臣執迷不悟,看錯了世情。而今已幡然悔悟矣。”

“太上放心,老臣定然鼎力辦好學堂,以期將功贖罪……”

老朱笑而不語,劉三吾為何會轉變的如此徹底,他是知道的。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自己名聲受損。為了不留下千古罵名,故而才這般光棍的轉變了態度。

這些讀書人,所為的就是一個身後之名……若是和歷史上那般能因為對抗皇帝而聲名遠揚,他劉三吾就算被流放甚至斬首,都絕對不可能改變態度!

名聲,就是鉗制這些老頑固最有效的武器。

但這老頭兒畢竟也已經六十來歲的年紀了,這般年紀還揹著書箱一路北上,曬得和老農一般,已足夠證明其其悔過之誠心。倒也不需要繼續折騰立威了。

於是老朱便詢問起劉三吾,這一路而來的見聞。

劉三吾這一路行來,只為了挽回自己的名譽。至於如何挽回名譽,他心裡是清楚的,那就是全力支援“開民智”一事,以彰顯自己的浪子回頭,迷途知返。

他昔日是大儒,這一次被迫赴北,名義上雖然是類似於流放,但他是真的將夏原吉的建言停在了心中,想要在“開民智”這事之中做出名望來。

是以這一路上,他著意體察民情,意在為開民智一事,找到更多的依據。

“陛下,臣自應天一路北上,確實發現了一樁大問題。”

“元庭肆虐百年,我華夏禮崩樂壞之嚴峻,直教人觸目驚心。”

“老臣這一路上,光是親眼所見的風俗敗壞之事,便有數十件。”

“其中,多有拐賣、騙婚、吃絕戶等諸事,不勝列舉。”

“民風敗壞如斯,實在是……實在是教人痛惜!”劉三吾道。

“嗯,此事,咱也有所親見。”老朱道,面上流露出憂慮之色。

大明鼎定江山,距今以三十餘年。雖說在諸多的政策上開天地之先,大明整體上也是蓬勃向上。

但在一些陰暗處,其實民間仍然存在有大量糟粕般的民俗。特別是相較之下,比江南苦寒許多的北地尤甚。

其中一些民間的三姑六婆,藉著各種名頭,裝神弄鬼,欺壓百姓,已是成風。老朱一路北巡,也處置過不少諸如此類的案子,這幾年間,也下了不少整治此類事件的政令。

只是,這種案件的案犯一般隱於民間,招搖撞騙之餘卻也極具隱蔽性。甚至於被其欺壓的愚夫愚婦,也會因為宗族逼迫、畏懼神明、受其矇蔽等多種原因,對這些人進行掩護。

“這幫民間蛀蟲,欺詐錢財,買賣人口……可以說是古已有之,乃是鄉間的頑疾。歷來朝廷為了少惹事端,都不愛管。所以在民間,偷和搶,都是重罪。但是欺詐騙錢,往往會歸咎於受害者不謹慎,自己被騙了,也是活該,只能認倒黴。因為此事,民間時常有人自殺,咱就聽說過,有的老人被騙了之後,就服用滷水自殺的。還有懸樑自盡,投河覓井,不計其數。咱提起來就有氣,真恨不得能殺光這些不要臉的畜生!”

“劉卿既也提及此事,莫非是有什麼高見嗎”老朱道。

“陛下。”劉三吾道:“這些三姑六婆,害群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